寵物時代新物語,做一家有態度的新媒體!
文|喵姐
全文共計|5141字
如果把寵物行業比作一片熱帶雨林,表面生機勃勃的藤蔓下,正上演著達爾文式的殘酷競爭。
在這片不足萬億級市場里,有人用營銷搭建空中樓閣,有人用低價掀起血雨腥風,而派多格卻像一位深諳叢林法則的生態建筑師,22年間累積服務門店超7000家,截至2024年在營門店超2000家,在混沌中搭建起“培訓+供應鏈+社區服務”的立體生態。當多數企業還在單點突圍時,它早已完成從土壤改良到物種培育的系統工程。
派多格創始人李忠偉和寵吾代聯合創始人喵姐
派多格何以在行業中破浪前行?帶著這份好奇心筆者走進了派多格北京總部,與派多格創始人李忠偉進行了一場深刻的對話。
李忠偉對寵物行業的5個預判
1.寵物行業現在是藍海中的紅海,未來很美好,但進入每一個賽道都卷得不得了。
2.專業是立足之本,品牌是未來趨勢。
3.線下為王,線上為輔。
4.未來寵物行業一定會破萬億。
5.沉下心來,做好服務,才能在市場中生存。
李忠偉認為,盡管寵物行業整體仍在增長,但競爭已經異常激烈。企業若想在市場中立足,必須在專業化和品牌化上下功夫。
派多格的成功,正是源于對專業和品牌的高度重視。通過專業培訓和品牌化運營,派多格不僅為加盟商提供了專業技術的支持,更在供應鏈完善、模式優化和品牌定位上下足了功夫。
派多格集團
李總強調,盡管線上渠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線下門店依然是品牌建設和服務交付的核心。他對寵物行業的未來充滿信心,認為隨著養寵文化的普及和市場的成熟,寵物行業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只有深耕專業、打造品牌、堅守線下、擁抱線上,才能在未來的市場中贏得一席之地。
亂象下的寵物行業:
愛得深沉,恨得無奈!
李總對寵物行業的觀察始于20多年前,他見證了這個行業的從無到有、從小眾到大眾的全過程。
在他看來,寵物行業的發展經歷了多個階段,從早期的活體交易到如今的多元化市場,每一個階段都伴隨著機遇與挑戰。
李總指出,當前寵物行業正處于“藍海中的紅海”階段,盡管整體市場仍在增長,但競爭已經異常激烈。
他用“亂世時期”來形容當前的寵物行業,認為行業內部雜七雜八的現象層出不窮,缺乏統一的標準和規范。
寵物行業的核心問題在于從業人員素質水平參差不齊,許多從業者缺乏品牌意識和長期發展的思維,更多地關注短期利益。
放在十幾年前的寵物食品,李總是打死都不敢去試吃的,因為那個時候的寵物糧可能摻雜了“皮鞋碎”“塵土”“沙子”。甚至十幾塊錢的營養品崩解度完全不達標的情況下,卻以次充好賣到幾百塊的高價,這樣的產品最終只能貢獻給寵物身體消化的最后一道工序。這種現象導致了行業的“內卷”,使得市場環境變得復雜且競爭激烈。
在過去,用心做產品的企業干不過會營銷的企業,但李總認為,只搞營銷不專注產品的品牌局勢從2023年開始已經走向了終結。
派多格創始人李忠偉
派多格就是在這樣的亂世下構建了獨屬于自己的三重經營密碼,筆者從底層、戰術、戰略三部分一一進行了拆解。
01
底層密碼:重構行業“操作系統”
在PC時代,微軟用Windows系統統治了90%的計算機;在寵物行業,派多格正在用“教育+標準”重構行業的底層操作系統。
早期寵物市場如同DOS系統——命令行操作,從業者需要自己編寫“代碼”(經營能力)。李忠偉發現:“行業90%的痛點源于操作系統的落后”。于是派多格做了三件改變行業底層邏輯的事:
揭開寵物行業的遮羞布,直面那些被掩蓋的真相!
用“潑冷水式培訓”建立認知防火墻,將“因愛入行”的浪漫主義轉化為理性商業思維。就像特斯拉用自動駕駛重塑駕駛習慣,他們用真實案例讓學員看到后視鏡里的風險。
“到派多格的學員,第一堂課就是潑冷水。” 與培訓行業傳統的“跪舔式”服務不同,李忠偉強調,他們的培訓第一環不是專業知識,而是行業認知。
派多格為何要在第一堂課潑冷水?原因在于寵物行業的入門門檻實在太低。
有人曾打趣的比喻,當代年輕人創業首選,一個是咖啡店,另一個就是寵物店。因為喜歡貓狗,因為聽說寵物賽道賺錢,甚至僅僅因為“喜歡”這一感性理由,很多人便輕易踏入了寵物行業。
然而,只有真正進入這個行業后,才會發現其中的艱辛:客戶帶來的寵物會咬人,要洗的貓狗身上臭烘烘,甚至還會遇到客戶的無理碰瓷。
曾有不少門店表示,寵物本身自帶的身體問題,在服務后會遇到強行把責任怪罪給門店的情況。處理這類問題無非有兩種方式:要么冷處理,要么熱處理,但無論哪種方式,門店主都會在金錢和時間上帶來極大的消耗。
而剛剛入行的新人面對這些現象往往毫無招架之力,更別提供應鏈采購、門店管理等基礎經營知識了。這就導致許多寵物新手門店的生命周期僅有100天,最終只能草草收場。這個行業入門容易,出局也快。
因此,比起空談美好未來,李忠偉更愿意讓學員看清現實,認清自己,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方向——是求職還是開店,為自己做好更準確的定位。
開發“應用商店”,解決供應鏈難題
新手開店最難的是貨源,貨在哪里?什么是好貨?往往新人都會無從下手。而派多格將供應鏈、運營體系、服務標準打包成“即插即用”模塊。就像蘋果App Store降低開發門檻,加盟商只需專注“用戶體驗”(門店運營),無需從零搭建后臺系統。
創建“云服務平臺”,時時了解消費者動態
都說消費者購物需求變了,可到底變成什么樣誰都說不清道不明。而派多格通過2000+門店組成的神經網絡,實時收集消費數據、服務痛點、區域差異,反哺供應鏈優化。這如同亞馬遜的AWS,讓每個終端既是服務節點,又是數據采集器。
02
戰術密碼:四區模塊化,打造“樂高式”盈利模塊
在商業戰場上,派多格像樂高大師,用四塊基礎積木搭建出可復制的盈利城堡:
這四個模塊如同瑞士軍刀的不同工具:食品是基礎刀片,保證基本功能;輕醫療是螺絲刀,解決深層需求;領養是剪刀,開辟新場景;洗美則是開瓶器,撬動體驗升級。當競爭對手還在用單一工具作戰時,派多格已實現工具組合的乘數效應。
當絕大多數傳統實體店對零售失去信心時,李忠偉卻強調了派多格的食品鋪子項目食品品類的重要性,尤其是寵物主糧和零食。
據派多格的內部數據統計,線下門店零售品類90%的盈利來自于食品,其中主糧占比50%,零食占比40%,而只有10%來自用品。
“我們的狗盆都是送的。”,李總強調用品線上購買非常便利,復購率又非常低,如果一家寵物門店以用品為主盈利將會受困。在派多格的選品策略中,即使是銷售10%的用品,也一定是要有個性和差異化的品類。
但門店是否能盈利且具備持續盈利能力,李忠偉還強調還是要看門店老板是否具備粉絲運營能力。拋開外表看本質,一切都給你準備好了,你不運營用戶一切都是浮云。
03
戰略密碼:構建“蜂巢式”生態系統
觀察派多格的商業版圖,會發現其本質是打造了一個“蜂巢經濟體”:
蜂王(總部):專注釀制“知識蜜露”(培訓體系)和“營養花粉”(供應鏈)。
工蜂(加盟商):在3公里輻射圈內深耕社區,每只“工蜂”既是服務終端,又是信息采集器。
蜂蠟(數字化系統):用SaaS系統將2000+蜂巢連接成智能網絡,實現庫存、培訓、服務的蜂窩狀聯動。
這種結構完美解決了連鎖行業的“章魚困境”——傳統連鎖像章魚,觸手越多中樞壓力越大;而蜂巢模式中,每個單元既獨立生存,又能共享群體智慧。當疫情這類“寒冬”來襲時,單個蜂巢可能受損,但整個蜂群仍能通過信息素(數據中臺)快速調整策略。
未來戰場:
破解“薛定諤的藍海”
寵物行業正陷入量子力學般的疊加態——既是藍海又是紅海。派多格的破局之道,恰似量子計算機的處理邏輯:
疊加態經營:線下重體驗(寵物洗美需觸覺感知),線上做效率(食品用品標準化配送),如同電子同時具備波粒二象性。
量子糾纏運營:通過領養服務與后續醫療/食品消費產生糾纏效應,實現“一次獲客,終身綁定”。
隧穿效應創新:在看似堅固的行業壁壘(專業門檻)中,用教育培訓打開量子隧道,讓從業者實現能力躍遷。
在這個賽道,沒有永恒的護城河,只有持續的重構能力。正如李忠偉預判:“未來能生存的不是最大的企業,而是各分支領域最專業且最懂品牌運作的企業。”
商業啟示:
在熱帶雨林種下竹子,
深扎根、迎破土
2018年時派多格成立了6個核心校區,一年能夠為行業內輸送1萬名寵物職業人員。早期的培訓完全是為已經加盟門店的客戶服務,隨著品牌在行業內的口碑擴大,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主動咨詢培訓服務板塊,于是派多格干脆辦了個招生部,單班學員甚至可多達300多人。
但寵物行業培訓模式卻出現了一個分水嶺——疫情。“疫情來了能干死你”這是實體行業者最大的心聲。
在李忠偉看來,疫情之前,學員大多是先加盟再學習,這種模式下,很多人憑借對寵物行業的熱情和短期利益的追求,迅速進入市場,但往往缺乏足夠的專業準備和行業認知。
然而,疫情的沖擊改變了這一格局。疫情之后,學員的決策變得更加謹慎,他們更傾向于先學習、積累專業知識和行業經驗,再決定是否加盟。這種變化反映了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以及從業者對風險的重新評估,也體現了行業從“沖動型”向“知識型”轉變的趨勢。
這一分水嶺的出現,不僅是疫情的直接影響,也與行業整體的發展態勢有關。疫情加速了寵物行業的洗牌,使得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同時也提高了行業門檻。
從業者意識到,只有通過系統的學習和培訓,才能在復雜多變的市場中立足。這種從“先加盟后學習”到“先學習后加盟”的轉變,是對行業從業人員專業度和認知轉變的巨大考驗,但也是行業成熟的表現。從業者開始對自身職業規劃和市場風險作出更加理性思考和判斷。
基于對學員心理的變化,派多格通過系統的培訓課程和專業的師資隊伍,為學員提供了從基礎到高級的全方位培訓服務。學員畢業后,不僅可以獲得行業認可的證書,還能通過派多格的內部渠道進行就業推薦。
此外,派多格還通過加盟模式快速擴張,將培訓與連鎖門店相結合,形成了獨特的“培訓+加盟”模式。這種模式不僅解決了寵物行業人才短缺的問題,還通過品牌化和供應鏈管理,提升了整個行業的運營效率。
派多格的業務布局涵蓋了寵物美容培訓、寵物連鎖門店、寵物食品用品銷售、寵物醫療等多個領域,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
“教育培訓行業落腳點不在教育而在線下,只有線下才能做到規模化。”有人說連鎖店永遠干不過小店,這句話李總給了更具象化地理解“小店大連鎖”。
就拿洗美來舉例,200平方米大店和50平方米小店的單從坪效計算就相差了四倍。與大連鎖相比,派多格更聚焦60~80平規模的社區小店,用李總的話總結“大店規模化沒戲”。
派多格給行業最珍貴的啟示,不是加盟模式的成功,而是展現了一種“竹子的智慧”——前期用四年時間向下扎根(培訓體系+供應鏈),等根系足夠強健后,就能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向上生長(快速復制)。
當暴雨沖垮浮萍,颶風折斷喬木,這片用22年培育的竹林,終將在寵物經濟的春天迎來屬于自己的破土聲。
寫在最后:寵物戰場需要較真的人
為什么寵物行業是“藍海中的紅海”?這不僅源于其獨特的市場屬性,更在于其復雜而矛盾的發展現狀。一方面,寵物行業是一個高速增長的賽道,市場規模持續擴張,消費需求日益多元化和個性化,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
然而,另一方面,由于行業政策法規尚不完善,市場準入門檻較低,導致大量企業蜂擁而入,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甚至陷入無序狀態。
當人們滿懷熱情地涌入寵物賽道后,才會發現,任何一個細分領域都并非想象中的藍海。即便你高舉“我的產品更好、用料更足、科技屬性更強”的旗幟,也會很快意識到,你的聲音很容易被那些擅長夸大營銷概念的“老玩家”淹沒。
更令人無奈的是,高昂的成本可能使你在銷售端失去價格優勢,陷入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
寵物既是人類情感的寄托,承擔著陪伴與療愈的責任,讓人們對它們愛之深切;然而,這種愛又往往無法完全等同于對人類的情感。寵物主們常將寵物稱為“家人”,但拼多多上低價寵物糧銷量突破10萬+的現象,又該如何解讀?這究竟是愛的體現,還是現實的妥協?
寵物行業的矛盾性正體現在這里:情感與理性、高端與平價、品質與成本之間的博弈,構成了這片藍海中的紅海戰場。
寵業人的無奈在于:我是行業龍頭,卻如履薄冰;我身處腰部,既要力爭上游,又不得不低調前行;我初入賽道,雖勢如破竹,卻面臨重重挑戰。
寵物行業正處在品牌化1.0版本與市場競爭3.0版本的交叉點,盡管寵物賽道看似一片藍海,但在中國不足30%的滲透率下,每年仍保持著10%—15%的高速增長,堪稱最抗市場周期的黃金賽道。
然而,這片藍海并非人人可逐,唯有足夠專業、專注,才能在其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由于養寵人群年齡層跨度極大,消費需求多元且快速變化,無論是行業巨頭還是新進入者,都必須在創新、品牌建設、市場定位上持續深耕,方能在藍海中開辟屬于自己的紅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