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肽鏈》原創 作者:嚴睿
破圈是保持向上生長最顯性的姿態。
1月9日,港交所主板上市的東軟教育(09616.HK)發布更名公告,上市公司名稱由“東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變更為“東軟睿新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軟睿新科技集團),公司新標志“Neutech”同日起生效。
更名換標的背后,是成立25年的東軟睿新科技集團主動求變、主動應變的戰略抉擇。
或許早在五年前,這家主營IT高等教育、教育資源輸出業務及繼續教育服務,擁有三所大學的教育集團,在頂著“IT高教第一股”光環上市之時,就已經開始了謀劃新的篇章。
而今“重新定義業務生態”的東軟睿新科技集團,在其公司執行董事、CEO、總裁溫濤教授的戰略規劃中提到,要致力于“成為教醫養康旅生態的引領者”。
成為教醫養康旅生態的引領者 圖源:東軟睿新科技集團官網
從“深耕數字化人才教育服務”到“構建‘教醫養康旅’五位一體融合發展新生態”,東軟睿新科技集團的重新自定義,既是其為應對社會人口結構性變化給教育行業帶來挑戰的主動求變,也是其從教育出發,將教育作為核心、基石和紐帶,拓展“醫養康旅”融合發展,進行 “科技賦能教醫養生態,教育創新數智化生活”的深度實踐。
不得不說,東軟睿新科技集團的戰略破圈是一次勇闖無人區的果敢嘗試。
壹|新征程
一場破圈的謀局
“目標已經明確,征程的號角已經吹響。”
更名和戰略新規劃的發布,實際上意味著東軟睿新科技集團的新征程已經完成了階段性的謀篇布局,尤其是資產端的一系列補缺與配置。
2024年5月底,彼時的東軟教育公告完成了對東軟健康醫療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軟健康醫療)的全部股權收購及其主要的經營性資產:大連睿康心血管病醫院、大連睿康卓美口腔醫院以及大連睿康之家頤養院。
在去年中期財務報告中,公司82.94%的營收來自全日制學歷高等教育服務,教育資源輸出收入與繼續教育服務收入分別占比10.49%和5.87%。此外,還有一塊“醫養服務”業務當期營收687萬元,占比總營收僅0.71%。
但隨著公司完成對東軟健康醫療的收購和兩家醫院、一家高端養老院的“并表”,在接下來的財報中,我們或許能看到這筆收購給東軟睿新科技集團帶來的營收結構變化和現金流的顯著增長。
更重要的意義在于,自此東軟睿新科技集團解鎖多元化業務拓展,向老年教育與養老服務領域延伸布局也就有了重要的資產載體。
時至2024年8月,以“鳳凰學院”命名,依托大連學院、成都學院和廣東學院教育資源開展的老年大學正式招生。
這個致力于“為活力老人提供集AI學習、康養、社交服務”的全新平臺,也是東軟睿新科技集團深耕老年教育市場、推進“教醫康養旅”生態體系建設的重要一環。
在五位一體的生態體系里,東軟鳳凰學院又與東軟目前在運營的6家云舍酒店形成資源協同,將老年游學、教育實踐與康養度假相結合,為“學-游-養”的綜合型老年教育模式提供高品質的實踐場景。
東軟鳳凰學院遼寧康旅分院 本溪觀山湖云舍酒店 圖源:互聯網
IT起家的東軟,底色是科技創新。要推動“教醫養康旅”五位一體的新生態,又怎么會缺少科技引擎的加持?
2024年10月,聚焦信息技術、科教文旅、生命健康三大領域的東軟教育健康醫療科技園,于大連開工建設。這個科技園,不僅是支撐東軟睿新生態圈的技術基座,也肩負著探索銀發經濟新模式新范本的使命。
由此,東軟睿新科技集團在資產端實現了從“教育+科技”向“教醫養康旅”五位一體新生態的基本盤打造。
貳|新業態
五位一體的協同
此前20多年時間里,“深耕數字化人才教育服務”的東軟教育,已經構建了以學歷高等教育為基本業務,教育資源輸出和繼續教育服務為兩翼的“一體兩翼”業務格局。
而在“構建‘教醫養康旅’五位一體融合發展新生態”的戰略升級中,東軟睿新科技集團的商業模式得以極大地豐富。
如溫濤總裁的新戰略定義:東軟睿新科技集團要實現教醫養康旅一體化協同發展以及人財物高效共享,構建和諧共融的“教育+科技+醫養+康旅”繁榮生態圈。
東軟睿新科技集團執行董事、CEO、總裁溫濤教授 圖源:東軟睿新科技集團官網
單拎“教育”“科技”“醫養”“康旅”,任意一個領域的發展都是宏大命題,而要把它們耦合在一起,實現發展要素的一體化協同,并生成共融的生態圈,難度可想而知。
從業務生態的板塊構建來看,除了“C位”的教育科技外,養老科技與老年教育和養老服務、醫療服務、產業管理與服務、康旅服務,共同形成了東軟睿新科技集團五位一體的生態圈。
當然,“教育”始終是東軟睿新科技集團多元化業務的核心,是拓展生態圈新業態的基石和紐帶。
新戰略中,學歷教育、教育資源輸出、繼續教育以及老年教育并行發展,同時一邊建設支持教育的新基礎設施:如布局醫院、養老院,以及康養實訓、科研基地;一邊完善三所大學從IT到“IT+數媒+康養”的學科發展,探索教育與醫療、康養相融合的新模式。
這些模式的輸出又形成了從研發到應用的完整閉環。而在完整的商業模式閉環中,我們又會發現教助醫、教助養、醫轉養、養托醫、醫輔教、養輔教的“內循環”。
教育與醫養、教育與康旅、醫養與康旅的兩兩協同,是“教醫養康旅”五位一體新生態能夠邏輯自洽的關鍵。
當然,梳理其中的協同發展關系并不難。
從“教育+醫養”的協同關系看,東軟睿新三所大學在課程體系、學科與專業融合上,都會將醫養領域具體的各種應用場景、實際案例項目引入到相關專業的教學實踐中,而公司旗下的醫療和養老機構又會是合作院校雙師型人才培養基地,是學生實訓和就業的大平臺。
“教育+康旅”的協同也是類似的邏輯。東軟鳳凰學院專注老年教育,同時熙康云舍為鳳凰學院的活力老人提供優質康旅目的地,也為東軟大學學生提供更多職業發展機會,而東軟大學則為老年教育業務提供資源輸送、人才培養及成果轉化。
“醫養+康旅”的協同關系更無需過多贅述,東軟睿新科技集團旗下的醫療與養老資產,為老年人提供醫療診治與康養護理的全流程服務,再與老年教育和康養旅居結合,又覆蓋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需求。
最后,上述的協同發展關系,是通過東軟睿新的產業管理與服務板塊進行統一管理、集約經營,并且以科技賦能智慧后勤,探索更多服務業態,以滿足內外部客戶的不同需求。
叁|新藍海
社會養老的教育范本
“面對社會人口結構變化及科技發展趨勢,解決新環境下的社會問題是東軟的使命。”
東軟睿新科技集團的啟新戰略發布會上,東軟創始人、董事長劉積仁提出教育事業必須與時代發展同步,以鞭策踏上新征程的東軟睿新科技集團。
日前,教育部將2025年定義為教育強國建設的全面布局、高位推進之年。無疑,這為東軟睿新科技集團的戰略升級推進,夯實了行業政策基礎。
而劉積仁口中“新環境下的社會問題”就擺在那里。深度老齡化社會的諸多問題,可謂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所面臨最為重大的挑戰。
東軟創始人、董事長劉積仁
在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中國統計年鑒2024》中,目前全國31個省份中已經有19個省份進入中度或重度老齡化階段。而隨著歷史人口高峰期的60、70后進入老齡人口范疇,中國社會的重度老齡化會以加速度到來。
與此同時,中國養老社會服務體系建設存在老年醫養照護服務供給不足,機構專業能力不夠,人才儲備跟不上等諸多窘境的問題;另一方面,多元化的養老需求又隨著社會進程快速增長。
這一切的問題與挑戰要從根上解決,教育無疑是最好的抓手。
在戰略升級前的2024年,東軟睿新科技集團內部在新醫科市場的調研中發現了一些高校所面臨的共性問題:比如產業需求對接不明確,高校人才培養目標不清晰;比如新領域實踐教學資源不足,教學隊伍薄弱,科研合作缺乏平臺支撐等。
基于此,在東軟睿新科技集團的高教事業部2025年的計劃中,構建數智健康醫療科技產業學院,加大同全國擁有醫療健康等相關專業方向的新醫科高校合作,輸出集團教育資源,是其工作重點。
而在大連東軟信息學院的專業布局上,2025年學院計劃在現有的五個康養類專業上,再申請新增智能影像工程、老年醫學與健康、醫療器械與裝備工程三個本科專業,以及護理、老年保健與管理等兩個高職專業。
2024年落地的東軟鳳凰學院,憑借涵蓋AI與藝術創作、健康與康復類、心靈康旅類的專業設置和精品課程,精準找到其“LIFECARES”老年大學的定位。
有了鳳凰學院這塊優質“試驗田”,東軟睿新科技集團構建城市級智慧養老平臺,通過醫養科技運營服務的模式,整體輸出智慧養老解決方案的進程將會大大加快。
從其養老科技板塊的推進情況看,城市級智慧養老平臺將由智慧養老服務門戶、運營管理平臺、養老業務管理平臺、養老數據管理平臺和養老服務監管平臺等五部分組成,而平臺愿景則是推動養老服務產業鏈條的融合與協同發展。
上述種種,只是對全新東軟睿新科技集團五位一體戰略推進的管窺。解決新環境下中國社會養老服務供給的問題與挑戰,東軟早有提煉:“教育驅動防老”與“科技賦能養老”。
無論這段征程是東軟睿新科技集團謀局破圈新增長,抑或搶灘銀發經濟的風口,其內核仍是以東軟與生俱來的“家國情懷”底色貫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