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商訊社
撰文:李欣易
來源:商訊社
撰文:李欣易
2024年新年伊始,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網站公布了多張光大銀行的罰單。
據《商訊·公司金融》不完全統計,開年以來,光大銀行及其分行或相關負責人涉及的罰單共有21張。5張處罰當事人為單位,合計被罰金額640萬元;16張相關負責人處罰,合計被罰金額42萬元。
去年收罰單38張
1月4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連續公布了光大銀行的7張罰單,處罰公開信息顯示,光大銀行長春分行因貸前調查不盡職;貸款資金支付管理不合規;貸后管理不到位;違規辦理無真實貿易背景的票據承兌;貼現資金管理不到位5項違法違規行為,被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吉林監管局處以420萬元罰款,處罰決定日期為2023年12月27日。
相關負責人劉耀光、杜勇因對貸前調查不盡職事項負有責任被警告;李廣鑫、胡亞光因對未嚴格落實“實貸實付”,貸款資金滯留借款人賬戶;貸后管理不到位,貸款資金被用于開立銀行承兌匯票保證金事項負有責任被警告;謝瀟緹、張斌因對違規辦理無真實貿易背景的票據承兌事項負有責任被警告;魏鴻鴿、劉貞男因對貼現資金管理不到位事項負有責任被警告。
僅隔一天,1月5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再公告了光大銀行的12張罰單。
處罰公開信息顯示,光大銀行烏魯木齊河南東路支行因為部分個人零售類貸款資金用途不合規,被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新疆監管局處以罰款20萬元;烏魯木齊分行因發放不符合規定用途的流動資金貸款;發放無指定用途貸款;部分個人零售類貸款資金用途不合規;資產風險分類不準確3項違法違規行為,被新疆監管分局處以罰款130萬元;烏魯木齊阿勒泰路支行因發放不符合規定用途的流動資金貸款,被新疆監管分局處以罰款30萬元,作出處罰決定日期均為2023年12月29日。
河南東路支行副行長的傅龍因對該行部分個人零售類貸款資金用途不合規的事項承擔責任被罰5萬元并予以警告;烏魯木齊分行王鳳、李雅、陳雷因對該行發放不符合規定用途的流動資金貸款的事項承擔責任,三人均被罰款6萬元并被警告;烏魯木齊分行張寧因對該行發放無指定用途貸款、部分個人零售類貸款資金用途不合規的事項承擔責任;烏魯木齊分行王罕穎因對該行資產風險分類不準確的事項負有責任被罰款6萬元并予以警告;阿勒泰路支行行長的衛海龍因對該行發放不符合規定用途的流動資金貸款的事項承擔責任被罰款6萬元并予以警告。
光大銀行青島分行因個人貸款資金違規流入證券市場被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青島監管局處以罰款40萬元;相關負責人馬樹彬因對其違法違規事實負有責任被警告。
從處罰信息來看,多張罰單均與光大銀行的貸款業務違規有關,貸款業務管理屬于銀行日常金融業務的重要環節,這無疑表明光大銀行仍需加大對其貸款業務的合規管理。
據《商訊·公司金融》不完全統計,2023年全年,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公布的光大銀行及其分行或相關負責人涉及的罰單共有38張,合計被處罰金額為905.5萬元。其中,19張處罰當事人為單位,合計被罰金額862.5萬元。
失業金被信用卡中心劃走?
去年年初,光大銀行的投訴量在股份制銀行中就居于高位,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已發布的《關于2023年第一季度銀行業消費投訴情況的通報》顯示,光大銀行投訴量達3045件,占比10.5%,在股份制銀行中位列第三;個人貸款業務投訴量為525件,占比17.2%,在股份制銀行位列第五;信用卡業務投訴量為2312件,占比75.9%,在股份制銀行位列第二。
從黑貓投訴平臺來看,截至2024年1月10日,光大銀行的投訴量共計達到7820件,已恢復7817件,有5812件已完成;近30天投訴量達到112件,109件已回復,7件已完成。?
近期,還有多條投訴內容和光大銀行信用卡業務掛鉤,其中涉及第三方違規催收、個人隱私曝光等字眼。還有一條2024年1月8日的投訴表示,失業金被光大銀行信用卡中心自動劃走,期間并未與信用卡中心簽訂社??ǖ淖詣舆€款業務,其律師表示:在雙方沒有特別約定的情況下,金融機構缺乏合法占有失業金的法律依據,因此無權劃扣。即使金融機構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法院也應保留借款人及其所撫養家屬基本的生活費用,如果借款人確實靠失業保險金維持生活,法院也不應強制執行失業金。
信用減值損失同比降12%
光大銀行成立于1992年8月,原名中國光大銀行,1997 年1月,該行改制成為股份制商業銀行,并同時更名為中國光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為中國國內第一家國有控股并有國際金融組織參股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
2023年前三個季度,光大銀行的資負規模穩步擴張。截至2023年9月末,光大銀行資產總額達到68349.36億元,較年初增加5344.26億元,增幅8.48%,貸款和墊款本金總額37612.57億元,增幅5.29%。負債總額達到62845.32億元,較年初增加4940.35億元,增幅8.53%;存款余額40853.95億元,增幅4.29%。
在經營業績上,2023年前三個季度光大銀行共實現營業收入1122.30億元,上年同期實現1172.78億元,同比下降4.30%,營收出現下滑;實現凈利潤379.06億元,上年同期實現367.63億元,同比增長3.11%。其中,凈息差環比下行以及手續費業務凈收入下滑是主要拖累營收增長的因素。
從營收結構來看,利息凈收入作為光大銀行的營收支柱前三個季度實現815.86億元,較上年同期實現852.18億元,同比下滑4.26%。其中,主要是利息支出較上年同期增幅較大,共計支出1068.34億元,上年同期僅支出940.79億元,同比增長13.56%。同時,受減費讓利政策影響,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前三季度僅190.99億元,上年同期實現215.54億元,同比下降11.39%。
好在前三季度光大銀行的營收成本有所下降,致使凈利潤保持增長。2023年前三季度光大銀行營業支出合計667.44億元,上年同期支出712.11億元,同比下降了6.27%。其中,主要是信用減值損失支出354.86億元,同比下降12.86%。
值得注意的是,光大銀行的資產質量略有波動,截至2023年9月末,該行的不良貸款余額508.33億元,比上年末增加61.59億元;不良貸款率1.35%,比上年末增加0.10個百分點,不良指標雙抬頭。對此,萬聯證券在光大銀行的三季度報研報中表示,光大銀行的資產質量波動或與房地產風險波動有關,后續仍需跟蹤房地產相關風險。
截至2023年9月末,光大銀行的撥備覆蓋率為175.65%,比上年末減少12.28個百分點,風險抵補能力有所下降。
在資本充裕方面,截至2023年9月末,光大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為13.42%,較年初增長了0.47個百分點;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28%,較年初增長了0.27個百分點;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9.11%,較年初增長了0.39個百分點;雖然均較年初有所增長,但三項數據均低于《2023年商業銀行主要監管指標情況表》中14.77%、11.90%和10.36%的同業指標,資本充足率低于同業水準。
去年董事長、行長變動
《商訊·公司金融》注意到,光大銀行在2023年管理層出現更迭變動。
2023年11月17日晚間,光大銀行公告顯示,該行董事長王江因工作調整原因,于2023年11月17日向董事會提交辭呈,辭去該行董事長、非執行董事、董事會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及委員、董事會提名委員會委員職務,辭任自辭呈送達該行董事會時生效。
同時還宣布,該行于2023年召開的第九屆董事會第十一次會議一致通過了《關于選舉吳利軍先生為第九屆董事會董事長的議案》,同意選舉吳利軍為第九屆董事會董事長,且同意其擔任第九屆董事會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及提名委員會委員。吳利軍的董事長任職自其任職資格獲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核準之日起生效,董事會委員會成員任職自董事會決議之日起生效。
簡歷顯示,吳利軍,59歲,自2020年3月起任光大集團的副董事長,現任光大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曾任國內貿易部國家物資儲備調節中心副主任,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信息中心負責人,培訓中心副主任,人事教育部主任、黨委組織部部長,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委員、主席助理,深圳證券交易所理事會理事長、黨委書記,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獲經濟學博士學位,高級經濟師。
除了董事長更迭,在2023年3月15日,光大銀行還曾發布《關于董事及行長任職資格核準的公告》,公告顯示,光大銀行于2022年12月7日及2022年12月29日發布的關于董事會及股東大會審議通過選舉王志恒先生為第九屆董事會執行董事及本公司行長的公告。已于近日收到《中國銀保監會關于光大銀行王志恒任職資格的批覆》(銀保監覆[2023]132號),核準了王志恒為該行執行董事及行長的任職資格,任期自2023年3月13日起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