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商訊社
撰文:李欣易
12月13日,距滬農商行(601825.SH)觸發穩定股價措施半個月后,該行發布了《關于穩定股價方案的公告》,將通過三大股東增持超8694.42萬元進行“護盤”。
《商訊·公司金融》注意到,滬農商行自2021年8月上市以來股價長期偏弱,已經是第三次觸發穩定股價措施,截至12月19日,滬農商行的收盤價為5.67元/股,低于8.9元/股的IPO發行價格。
從三季度數據來看,滬農商行前三季度經營業績整體向好,凈利潤增幅超10%,但單季度的營業收入卻同比小幅下降,不良指標雙雙抬頭。內控管理方面,年內更是還有一筆千萬元大額罰單。
?
年內再次增持
公告顯示,滬農商行A股股票自2023年11月2日至2023年11月29日,已經連續20個交易日的收盤價低于該行最近一期經審計的每股凈資產10.22元/股,觸發了滬農商行的穩定股價措施,觸發日為2023年11月29日。
根據穩定股價預案,滬農商行12月13日發布了《關于穩定股價方案的公告》,公告顯示,滬農商行擬采取由第四大股東股東上海久事(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久事集團”)、第六大股東上海國盛集團資產有限公司(下稱“國盛資產”)和第七大股東浙江滬杭甬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江浙滬杭甬”),以不低于最近一個年度其自滬農商行獲得現金分紅總額的15%的資金,增持該行股份的措施穩定股價。
其中,第四大股東久事集團持有滬農商行股份7.45億股,持股比例為7.72%,在本次擬增持的金額不低于3820.66萬元;第六大股東國盛資產持有該行股份4.76億股,持股比例為4.94%,在本次擬增持金額不低于2441.89萬元;第七大股東浙江滬杭甬持有該行股份4.47億股,持股比例為4.92%,本次擬增持金額不低于2431.87萬元,三名股東均為滬農商行首發上市前持股5%以上股東,本次共計擬使用不低于8694.42萬元進行增持。此外,本次增持計劃不設價格區間,實施期限為公告披露日起6個月內。
此前,據滬農商行11月2日發布的《關于高級管理人員買入公司股票的公告》顯示,于2023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期間該行高管就曾出手增持,董事長顧建忠和副行長金劍華、俞敏華、張宏彪、顧賢斌、應長明、沈棟7名高管以自有資金從二級市場買入滬農商行普通股股票,共計增持82.04萬股,成交價格區間為5.86元/股至5.97元/股,但從結果上來看,本次增持對滬農商行的股價維穩可謂是杯水車薪。
?
從滬農商行11月份以來A股股價的表現來看,該行股價依舊呈下跌趨勢。截至12月19日,滬農商行的收盤價為5.67元/股,較11月1日的開盤價5.98元/股下跌了5.18%,低于該行8.9元/股的IPO發行價格,較三季度報中歸屬于每股凈資產11.40元/股的價格“腰斬”50.26%,盤中觸及最底價5.56元/股。
值得注意的是,滬農商行上市兩年多的時間里,已經三次需要重要股東出手增持護盤。
2021年8月19日上市一個月后,滬農商行就曾因股價持續破凈觸發穩定股價措施,穩定股價措施于2021年9月29日開始,2022年3月28日結束,由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上海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以自有資金共累計增持4691.85萬元;國盛資產以自有資金累計增持1351.17萬元;浙江滬杭甬以自有資金累計增持1328.49萬元。
滬農商行上一輪穩定股價措施于2022年11月9日開始,2023年5月6日才結束,由上海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以自有資金累計增持7348.77萬元;久事集團以自有資金累計增持6164.50萬元;浙江滬杭甬以自有資金累計增持3921.01萬元,但這次“護盤”似乎同樣不能扭轉滬農商行在二級市場上備受冷遇的局面,僅僅維持六個月后就再度觸發股價維穩。
對此,有投資者于12月11日在東方財富網投資者互動平臺向滬農商行提問“尊敬的董秘,您好。公司2021年上市以來,股價長期偏弱,已經多次觸發穩定股價議案,雖有增持效果確不理想,公司是否還有其它有效措施回報股東。”對此鄭州銀行董秘回復“尊敬的投資者,感謝您對本行的關注!短期二級市場股價表現由多種因素綜合決定,銀行股整體估值相對較低。長期以來本行始終重視股東利益,堅持穩健經營、創新發展,以創造更多價值回饋股東。2022年,本行現金分紅占歸屬于普通股股東凈利潤的比例為30%,總現金分紅額32.98億元,每10股現金分紅金額為3.42元(含稅)。”
?
前三季度凈利同比增15%
今年以來,滬農商行的資產規模依舊持續擴張,截至2023年9月末,滬農商行的資產總額達到13684.24億元,較年初增加870.25億元,增幅6.79%;貸款及墊款總額為7011.01億元,較年初增加304.78億元,增幅4.54%。在負債端,滬農商行負債總額達到12545.61億元,較年初增加788.78億元,增幅6.71%;吸收存款本金9768.71億元,較上年末增加333.87億元,增幅3.54%,存貸款均保持穩定增長。
在經營業績上,滬農商行的營業收入在第三季度表現并不算好,雖然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04.15億元,同比增長了4.49%。但單看第三季度,滬農商行的營收卻有所下降,僅實現營收65.29億元,同比下滑2.13%。
從營收結構來看,作為滬農商行營收支柱的利息凈收入受息差收窄影響,今年前三個季度實現157.15億元,同比增長1.02%,增速較為緩慢。但非息凈收入同比增長較為亮眼,今年前三個季度,滬農商行實現非利息凈收入47.00億元,同比增長18.07%。其中,主要是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實現20.05億元,同比增長14.66%;公允值變動收益12.31億元,同比增長139.69%,對非利息凈收入增長貢獻較大。
滬農商行前三個季度實現凈利潤107.04億元,同比增長14.89%,增速仍保持高位,這和滬農商行營業支出的減少也有一定關系。
今年前三個季度滬農商行的營業支出為79.96億元,同比下降2.66%;成本收入比為28.45%,同比下降0.22個百分點。其中,主要是信用減值損失支出19.50億元,同比下降19.32%,整體降幅較大。
雖然三季度報并未對其做出說明,但半年報中提到信用減值損失下降一方面,是因為該行各項信貸資產質量保持基本平穩的情況下,較為審慎的計提信用減值損失;另一方面,由于去年同期債權投資基數較高,從而導致信用減值損失較同期降幅較大。
今年以來,滬農商行在資本充裕方面也有所補充,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5.69%、13.28%和13.25%,分別較年初增長了0.23、0.29和0.29個百分點。
?
1160萬元的罰單
截至2023年9月末,滬農商行的不良貸款率為0.97%,較年初增加了0.03個百分點;不良貸款余額為67.99億元,較年初增長4.64億元,增幅7.32%,不良指標雙雙上漲,資產質量有所下行。
從貸款五級分類來看,截至9月末,滬農商行正常類占比97.79%,較年初下降了0.52個百分點;關注類占比1.24%,較年初增長了0.50個百分點;次級類占比0.52%,較年初增加了0.13個百分點;可疑類占比0.26%,較年初下降了0.10個百分點;損失類占比0.19%,較年初下降了0.01個百分點,關注類貸款占比較年初有所上升,資產質量或暗存下行風險。
在撥備計提上來看,截至2023年9月末,滬農商行的撥備覆蓋率為415.48%,較上年末下降29.84個百分點;貸款撥備率為4.03%,較上年末下降0.18個百分點,風險抵補能力整體較為穩定。
《商訊·公司金融》注意到,滬農商行今年還收到過一張千萬元罰單。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局6月28日公告顯示,上海農村商業銀行因存在,同業投資資金投向合規性審查不審慎;委托貸款資金違規用于禁止性領域;未按規定監督委托貸款資金用途;貸款分類不準確;與貸款同比例的項目資本金到位前發放貸款;向資本金比例不到位的房地產項目發放貸款;并購貸款項目的財務杠桿率不合理;并購貸款未嚴格落實房住不炒的監管要求;存貸掛鉤;未經任職資格許可實際履行高級管理人員職責;個人消費貸款用于非消費領域;逆程序轉讓不良資產;房地產貸款貸前調查不盡職;個人消費貸款違規流入資本市場;流動性風險管理不審慎;轉嫁成本;提供虛假的統計報表;并表管理不審慎;違規提供政府性融資19項違法違規行為,被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上海監管局處以1160萬元罰款并責令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