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恒力石化(600346.SH)披露2024年年度報告,通過一體化產業鏈、成本控制、產品結構優化等舉措,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362.73億元,歸母凈利潤70.44億元,營收凈利“雙增”,呈現經營業績穩健增長的良好態勢。
業績穩健向好的同時,公司積極貫徹證監會鼓勵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政策,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4.5元(含稅),分紅率達45%左右,將重視投資者長效回報目標落到實處。有市場人士認為,考慮到公司煉廠裝置全球領先、產品盈利有望改善,分紅潛力或將提升,未來伴隨行業整合加速,景氣度繼續提升,疊加新項目陸續落地,公司長期投資價值將進一步凸顯。且截至目前多家機構給予恒力石化“買入”“推薦”等積極評級。
全產業鏈挖潛構筑內生增長引擎
成本優勢顯著新項目全面開花
在政策剛性約束、環保安全紅線、大型項目競爭的三重擠壓下,國內小規模煉廠淘汰進程已不可逆且呈加速態勢,行業或進入存量競爭時代,在行業供給側峰值來臨與結構深化調整背景下,類似于恒力石化這種擁有低成本和深加工的煉化一體化龍頭有望優先受益。
年報顯示,作為國內最早投產的“民營大煉化”企業,公司充分利用“品質、成本、快速反應,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經營優勢以及彈性、高效、靈活的機制特點,做到“宜油則油、宜烯則烯、宜芳則芳、宜化則化”,全力保障煉化、石化、化工和新材料各大產業園區的高效協同運行。
隨著公司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150萬噸/年乙烯等產能的完全投產以及下游化工新材料產業鏈的持續推進,恒力石化正在不斷完善“大煉化產業鏈+化工新材料產業鏈”的全產業鏈經營模式。
在成本控制方面,公司原油采購成本更低,同時通過自備煤制氫裝置,每年低成本自供25萬噸稀缺的純氫原料,并擁有520MW高功率自備電廠,有效優化了生產能耗成本。在新材料產能方面,公司160萬噸/年高性能樹脂及新材料項目全面建成投產,年產40萬噸高性能特種工業絲智能化生產項目全線投產,12條線功能性薄膜生產線全面投產,上述項目有望降低公司大宗化工品比例,提升精細化學品與新材料產品產出,為公司發展提供新的成長動力。
重大技術成果實現歷史性突破
高水平創新矩陣加速釋放效能
2024年,恒力石化深化研發創新戰略布局,加速構建多層次創新矩陣,以技術攻堅驅動產業升級。年報顯示,公司全年研發經費攀升至17.03億元,同比增幅超24%。在創新動能持續釋放的背景下,公司知識產權體系建設成效顯著,截至報告期末累計獲得國內外專利授權1676件,其中2024年授權專利突破300件,構筑起覆蓋聚酯新材料、高性能樹脂等領域的核心技術護城河。
在關鍵材料國產化攻堅戰中,公司更是彰顯硬核實力。報告顯示,2024年公司全產業鏈多項技術和產品突破了“卡脖子”瓶頸,彌補了行業短板,填補了行業空白。其中,恒力化工高密度聚乙烯管材專用料23050,取得PE100等級認證,標志著恒力化工管材專用料達到國內一流水平;恒力化纖超細纖維27D/144f實現量產,9000米的單絲重量僅0.18g,纖度指標達國際領先水平;恒科新材料“新型分散染料常壓可染聚酯及其纖維的產業化”項目總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萬噸級連續聚合分散染料常壓可染聚酯纖維生產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此外公司著力打造“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生態圈,年內新增三大省級戰略創新平臺。恒力化纖取得2024年度江蘇省知識產權戰略推進計劃立項;恒科新材料構建“三位一體”研發體系,在獲批江蘇省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基礎上,再獲“江蘇省功能性聚酯纖維工程研究中心”認定,并建成博士后科研創新實踐基地,形成從前沿技術預研到工程化轉化的完整創新鏈條。
面向未來,恒力石化將堅定不移地走“完善上游、強化下游”的發展戰略及橫向一體化發展戰略,積極實施“補鏈強鏈”和“研發創新”,向著世界一流全產業鏈石化新材料企業的發展方向不斷邁進。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