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鯨新聞4月1日訊(記者 王涵藝)近日,藍鯨新聞記者發現,電商平臺擦邊品牌現象泛濫,消費者難辨真假。
在某電商平臺上,搜索“兒童電話手表”,除知名品牌“小天才”外,還涌現出“小天才特惠”、“小天才酷蓋”等名稱高度相似的店鋪和商品。
例如,一款“小天才特惠”手表售價僅218元,已售2千件;另一款售價248元的“小天才酷蓋”手表已售1萬余件,由于和正品價格差距較大,突出的“性價比”優勢將其推上了熱賣榜第8名,碾壓多款官方正品。
圖片來源:截自電商平臺
這些商家通過模仿品牌名稱、產品外觀設計,甚至使用“自營”“官方授權”等宣傳話術,吸引消費者下單。但消費者收到的產品卻存在定位不準、電池續航差等問題。
圖片來源:截自電商平臺消費者評價
一位來自北京的消費者張女士投訴稱:“給孩子買的,以為是正品促銷,看頁面標注‘正品保障’才下單,到貨后卻發現不是‘小天才’手表,商家拒絕退貨,稱頁面已標注是‘自主品牌’。”
產業鏈調查:誰在制造“擦邊球”?
真正生產發售“小天才”兒童電話手表的廣東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東莞步步高教育科技成員,位于廣東省東莞市。
藍鯨新聞記者通過天眼查檢索發現,“小天才特惠”商標歸屬于深圳市創信優品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位于廣東省深圳市,是一家以從事批發業為主的企業,注冊資本僅1萬元。“小天才酷蓋”商標歸屬于掌航技術 (廣州) 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位于廣東省廣州市,是一家以從事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業為主的企業,注冊資本僅10萬元。
另藍鯨新聞記者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官網查到,還有多家企業也在同時申請“小天才酷蓋”商標,或在申請和“小天才”近似,但又帶有不同后綴的商標。目前,商標申請流程均停留在“等待實質審查”階段。
圖片來源:截自中國商標網
據天眼查線索,這些公司與小天才母公司廣東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步步高集團關聯企業)均無股權關聯。
圖片來源:截自電商平臺
品牌方回應:小天才稱“零容忍”,但維權困難
藍鯨新聞記者以消費者身份聯系廣東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其官方客服回應稱:“已注意到平臺上的仿冒亂象,正在通過法律途徑維權,但部分商家利用商標注冊漏洞(如添加后綴詞)規避風險,導致訴訟周期長、成本高。”
記者在天眼查平臺查詢到,該公司關于“侵害商標權糾紛”和“侵害外觀設計專利權糾紛”的涉訴案件多達500起。
同時,關于產品真偽,客服表示,“小天才”品牌只有三個字,其他如“特惠”“酷蓋”等都不是小天才的產品。正品僅通過官方旗艦店及授權渠道銷售,其他店鋪均未獲授權。
“有些產品會在名稱上打擦邊球,前面寫‘小天才’,后面再加其他字,這不算完全侵權,但會給用戶造成誤解。建議消費者購買時,認準唯一產地:小天才產品只有廣東省東莞市長安鎮這一個廠家,其他廠家生產的都不是小天才產品。在價格差異方面,小天才產品的價格不會相差太大,不同經銷商的價格差異一般在幾十塊到100塊左右。如果價格相差幾百塊,明顯低于官網價格,那肯定不是真貨正品。”客服表示。
如何辨別真偽?客服建議,“消費者可以上官網查詢,在小天才官網上輸入店名和平臺,查詢該店鋪是否為公司授權網點;或向客服詢問生產廠家,若手表的生產廠家是廣東省東莞市長安鎮,則屬于小天才公司。此外,可以要求對方提供授權證書等證明文件;或提供手表的IMEI號,查詢該產品是否為小天才正品。”
關于侵權行為,小天才品牌方面表示,消費者如果發現侵權的網店或手表生產廠家、地址、電話等信息,可以反饋給小天才官方,他們會提交給法務部門核實。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57條,未經許可使用近似商標易構成侵權。但實踐中,若擦邊品牌已注冊“小天才特惠”等商標,則維權難度較大。
對此,浙江省律協建工委副秘書長、浙江平君律師事務所主任魯夢佳指出:“若商家故意模仿產品包裝或宣傳用語,可能因造成消費者混淆而構成不正當競爭。目前相關商標仍在實質審查階段,尚未成為注冊商標(即R標),小天才公司可在公告期內提出異議,或待注冊后申請宣告無效。部分商家可能利用商標審查期進行侵權行為,權利人可通過民事訴訟或行政舉報維權。”
“若商家虛構‘正品同源’‘官方授權’等事實,可能構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的欺詐行為,消費者可依法主張退一賠三,但需舉證證明商家的主觀故意及自身受誤導的事實。” 魯夢佳律師表示。
然而,現實情況是,多數商家在頁面角落標注“自主品牌”,或者在消費者主動詢問時,明確告知其非“小天才”品牌,利用信息差規避責任。
商標套路何時休?
值得關注的是,擦邊商標已成“灰色產業”,此類現象并非孤例,其他領域同樣存在。例如,食品行業的“千禾0”醬油只是一個商標,并不意味著“零添加”;“壹號土豬肉”背后的“壹號食品”公司,最近被發現“壹號土”是其注冊商標。
除此之外,還有網友發現,“山里來的土雞蛋”中“山里來的土”也是注冊商標。天眼查信息顯示,“山里來的土”由宜昌源智農牧科技有限公司2023年提交注冊申請,目前這一申請已經被駁回。
樸誠乳業旗下的簡愛酸奶,憑借“生牛乳、糖、乳酸菌,其他沒了”的極簡配方贏得了不少消費者喜愛。不過,其配料表上的“其他沒了”也是公司申請注冊的商標。
同樣,此前山姆爆賣的金曄山楂滿滿,包裝上也寫著“水、山楂、冰糖、其它沒有了?”。不過,?標是正在申請注冊中,還沒注冊下來,成功注冊下來了是R的字樣。
這些案例與小品《海參炒飯》中“廚師叫海參,炒飯里沒有海參”的荒誕邏輯如出一轍,本質是利用知名品牌聲譽“搭便車”或試圖利用標簽“投機營銷”。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十條規定,禁止“帶有欺騙性,容易使公眾對商品質量等特點產生誤認”的標志。在商標審查實踐中,通常因描述性詞匯的,例如直接描述產品成分、功能的詞匯(如“零添加”、“土豬”、“土雞”)通常難以注冊。
3月2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新修訂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 7718-2025)(以下簡稱“新標準”),明確規定預包裝食品不得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語對食品配料進行特別強調;當某配料或成分在終產品中的含量為“0”時,才可以使用“無”“不含”等聲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