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鄭永康
編輯:張佳茗
1月7日,武漢宏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宏海科技”)北交所IPO注冊申請成功獲得了證監會的批文。目前,宏海科技已啟動發行,公司股票已于1月17日進行網上申購,發行價格為5.57元/股,其中網上獲配股數1,900.00萬股,獲配金額為10,583.00萬元;戰略配售股份400.00萬股,募集資金金額2,280.00萬元。
宏海科技本次發行的保薦機構為中信建投,審計機構為中審眾環。值得一提的是,兩家中介機構均是在上市輔導前夕走馬上任,隨即宏海科技進行了兩次會計差錯更正,不過公司的信披仍存在疑點。
差錯更正后銷售金額仍有矛盾
宏海科技的主營業務為空調結構件、熱交換器、顯示類結構件等家用電器配件產品的研發、設計、制造和銷售,2021年至2024年1-6月(下稱“報告期”),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8,840.33萬元、25,294.27萬元、35,044.48萬元和23,127.68萬元,同期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2,562.63萬元、2,665.62萬元、4,871.99萬元和4,524.24萬元。
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屬公司(下稱“美的集團”)、海爾集團公司及其下屬公司(下稱“海爾集團”)是宏海科技空調領域的主要客戶。據問詢回復,宏海科技向美的集團、海爾集團采用雙經銷業務模式。
2023年,宏海科技進行了兩次會計差錯更正,更正事項包括收入確認調整、成本費用跨期調整、固定資產轉固調整、研發費用核算調整等。第二次會計差錯更正,宏海科技將雙經銷業務由總額法更正為凈額法核算,將結轉至營業成本中向雙經銷客戶采購材料的金額進行了抵消,調減了相應的營業收入及營業成本,其中2022年調減營業收入37,005.24萬元。
以凈額法核算收入,報告期內宏海科技對美的集團、海爾集團兩大客戶的銷售收入合計分別為9,220.34萬元、14,802.66萬元、21,775.82萬元和15,434.32萬元,占各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約為48.94%、58.52%、62.14%和66.74%。同時,美的集團、海爾集團還是宏海科技前兩大原材料供應商,報告期各期,宏海科技向二者采購的金額占采購總額的比例均超過八成。
除美的集團、海爾集團之外,宏海科技2022年的其余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數據也存在調整。
據2022年年度報告,宏海科技前五大客戶中還包括冠捷顯示科技(武漢)有限公司、九江惠誠再生資源有限公司(下稱“九江惠誠”)、格林美(武漢)城市礦山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武漢格林美礦產”),銷售金額分別為5,945.31萬元、1,715.69萬元和1,686.32萬元。
但招股書披露,2022年宏海科技對前五大客戶中的冠捷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屬公司、九江惠誠及其關聯公司、武漢格林美礦產的銷售金額分別為6,039.50萬元、1,692.63萬元和1,565.16萬元,與年報披露的數據均有出入。
此外,宏海科技對九江惠誠及其關聯公司2023年的銷售金額也有出入。
九江惠誠成立于2020年10月,2022年通過招投標的方式與宏海科技建立合作關系,宏海科技主要向其銷售廢鋼。據招股書,九江惠誠及其關聯公司是宏海科技2023年的第四大客戶,銷售金額為3,242.60萬元;但2023年年度報告披露,當年宏海科技對九江惠誠及其關聯公司的銷售金額為3,239.28萬元。
(截圖來自招股書)
(截圖來自2023年年度報告)
值得關注的還有,宏海科技財務負責人頻繁更換的情形也受到了北交所問詢。
自2020年以來,宏海科技更換了多名財務總監,包括現任董事、副總經理江艷,因生育二胎離職的趙菲,任期最短的蔣興龍,以及現任財務負責人杜飛娥。宏海科技表示公司不存在會計基礎薄弱、內控缺失的情形。
研發項目支出費用也有出入
除了會計差錯更正的調整外,宏海科技的員工人數也有過調整,而研發人員數量披露也存在疑點。
據2021年年度報告,宏海科技期末在職員工人數為399人,其中生產人員270人、銷售人員20人、技術人員74人、財務人員7人。但2022年年度報告披露,宏海科技期初在職員工人數為349人,上述分類人員的人數分別為193人、27人、58人和9人,與上一年的期末數據存在較大出入。
一同發生變動的還有研發人員數量,2021年年度報告披露的期末研發人員數量為64人,而2022年年度報告披露的期初研發人員數量減少至58人。
不過,年度報告調整后的研發人員數量仍與問詢回復披露的人數存在出入。
據問詢回復,報告期各期末,宏海科技研發人員數量分別為63人、65人、72人和81人。但宏海科技2022年年度報告披露,公司期初、期末的研發人員數量分別為58人、57人,比問詢回復披露的2021年末、2022年末人數少5人、8人。
(截圖來自問詢回復)
(截圖來自2022年年度報告)
此外,宏海科技2023年的研發項目費用信披也有矛盾。
據招股書,報告期內宏海科技研發投入金額分別為1,736.79萬元、2,321.44萬元、2,780.75萬元和1,895.49萬元。公司2023年研發費用投入項目包括頂蓋延展沖壓成型工藝設計開發、空調熱交換器自動穿管技術開發等14個,合計金額2,780.75萬元。
而2023年年度報告披露,宏海科技按費用性質列示的研發支出項目共15個,合計支出金額也是2,780.75萬元,其中空調室外機結構件連桿機械手自動化快速成型工藝開發項目當期投入18.20萬元,但問詢回復顯示該項目2023年并未有投入,其余研發項目支出金額較招股書內容也都有出入。
(數據來自招股書及2023年年度報告)
宏海科技也將很快登陸北交所,其上述存在的信披疑點,需要公司及中介機構給出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