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閔曉強
編輯:李 鑫
歲末年初,公募基金最新年度排行榜新鮮出爐,在主動權益一方,中小基金公司成為最大贏家,大摩基金和財通基金的產品拿下了年度榜單的前兩位;不過,從榜單末尾來看,部分基金持續在谷底徘徊。
例如本文的主角永贏新能源智選。公開的資料顯示,該基金成立于2022年的6月17日。2023年全年,該基金實現凈值增長率約為-29.54%,其在同類的3426只基金中排在第3274位;2024年全年,該基金實現的凈值增長率約為-27.58%,其在同類的4106只基金中排在第4087位。
由于連續的低迷表現,截至去年最后一個交易日落幕,該基金的最新年化收益約為-31.10%,其在同類的3024只基金中排名倒數第二。
凈值不到四毛錢,永贏新能源智選誰之過?
截至2024年的12月31日,該基金的最新凈值僅僅約為0.3874元,也就意味著自成立以來浮虧超過了60%。在去年9月30日時,該基金的規模就已經岌岌可危,不過彼時在季報中尚沒有清盤預警。
從基金的契約來看,該基金是一只不折不扣的新能源主題基金:“本基金主要投資于新能源產業主題相關的資產,在力爭控制組合風險的前提下,實現資產凈值的中長期穩健增值。”同時從基金的業績比較基準來看,其在股票部分用七成的倉位對標中證新能源指數,該指數從2022年開始連續三年下跌,不過去年的跌幅較此前明顯收窄,僅為大約7%。
也就是說,去年該基金在對標該指數的較量中也敗下陣來,原因何在呢?
我們試圖從基金季報的重倉股組合中尋找答案。以最近的基金三季報為例,雖然也是新能源產業鏈中的公司,但并非寧德時代、比亞迪、隆基綠能這些賽道龍頭公司。其中當季前三的公司占比都超過了5%,它們分別是思源電氣、阿特斯和明陽電氣,但從近三個月的走勢來看,其中僅有明陽電氣實現了上漲,更為嚴重的問題在于它們都是三季度新進的公司。
排在第四到第六位的公司分別是金盤科技、三星醫療和中信博,它們的占比分別是4.91%、4.81%和4.69%,同樣也僅有金盤科技實現了大約5%的上漲,同樣它們是當季新進的公司。 此外,排在7到10位的公司也是基金經理三季度更換的,即為實現了全面洗牌。
如果進一步對比二季報與去年一季報的重倉股組合,我們發現基金經理在組合中調換了九處重倉股,僅僅留下的一只重倉股是上一季的經緯恒潤—W。在基金三季報中,基金經理也是這般表示:“在個股選擇上,我們更加關注未來空間、長期成長性、和競爭格局,我們希望找到競爭格局穩定、有壁壘的標的,能在這一輪需求阿爾法中充分受益。當下永贏新能源重點挖掘電網設備領域的投資機會,希望投資者能夠和我們一起耐心等待相關個股的業績兌現。”
雙基金經理搭檔,未能實現1+1大于2
從該基金的基金經理配置來看,首任的基金經理是產品的首發基金經理張璐,很大可能是產品業績不佳的因素,去年的7月15日又加入了另一位基金經理胡澤,遺憾的是到現在也沒能成功實現1+1大于2。
先看首發基金經理張璐,目前累計的任職時間接近了四年,他目前在管5只基金,不僅有主動權益類產品,而且也有被動權益類產品,但三季度末合計的規模僅僅約為5.6億元,在管基金的最佳任期回報僅僅約為26.48%,缺乏一只代表作或許是他“硬指標”不佳的主要問題。
從個人簡歷來看,他是上海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曾任上海東方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量化投資部研究員,2017年4月加入華泰證券(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任基金量化部資深研究員、基金經理。曾任永贏低碳環保智選混合型發起式證券投資基金的基金經理。
再看另一位新進的基金經理胡澤,目前累計的任職時間剛剛超過一年半,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在管的3只基金合計規模大約為5.40億元,同時在管基金的最佳任期回報約為19.74%。不過與張璐不同的是,他所管理的基金全部為偏股混合型產品。而且,三只基金全部為主題類產品,涵蓋了低碳環保、新能源智造、高端制造三個領域。
從簡歷來看,他曾任廣發證券資產管理(廣東)有限公司權益投資部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永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權益投資部投資經理。現任永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權益投資部基金經理。現任永贏低碳環保智選混合型發起式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2024年7月15日擔任永贏新能源智選混合型發起式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2024年7月29日擔任永贏高端制造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
兩位基金經理一同管理是否可以實現1+1大于2?或許張璐和胡澤還需要更多時間來向投資者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