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閔曉強
編輯:李 鑫
2024年的股市交易日所剩無幾,對公募行業的主動基金類產品來說,歲末之際呈現冰火兩重天:一方面是排名靠前的產品沖刺年終狀元奮力一搏,另一方面是業績差或者規模岌岌可危的產品尋找出路。
進入11月以來,我們注意到中加基金旗下不止一只產品基本通過通訊開會等方式召開基金持有人大會,這些產品分別是中加新興成長混合、中加聚隆六個月持有期混合、中加量化研選混合、中加純債兩年定開。這里面除去最后的債基外,剩余都是主動權益類的產品,同時從三季度末的規模來看,它們基本都處在袖珍甚至迷你的狀態。
從公司的基金經理團隊來看,目前管理產品的總共有17人,管理產品數量最多的為9只,不過其中管理9只和8只產品的基金經理均為固收類的基金經理。
業績全線飄紅也無濟于事,張一然在管產品全數袖珍
先從最近召開會議的中加新興成長混合說起,11月8日、11月11日和11月12日,該公司分別發布了召開份額持有人大會的公告,審議的事項與產品的存續運作有關,但奇怪的是,目前無法查到相關的決議公告。
不過從基金三季報的相關披露看,我們也能夠發現問題的一些端倪:截至9月30日,該基金的最新規模約為0.31億元。從季報的預警說明一欄中:“本基金本報告期內未發生連續二十個工作日出現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不滿二百人的情形,發生連續六十個工作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人民幣五千萬元的情形,本基金管理人已將相關解決方案上報中國證監會。自2024年7月1日起,本基金迷你期間的信息披露費、審計費等固定費用由基金管理人承擔。”
同時我們查閱了多個季度季報的披露,發現該基金清盤警報長期鳴響,多個季度表示基金資產凈值低于人民幣五千萬元。那么,該基金的問題出在哪里呢?從2024年以來的情況看,截至三季度末,張一然在管6只基金的資產總規模僅為3.47億元,平均單只基金的規模還不足0.6億元。同時從最佳任職回報來看,至今只有中加轉型動力和中加喜力回報分別實現了正收益,但是具體的數值也不到10%。
轉回到最新的主角中加新興成長混合上,截至12月6日收盤,這只2020年9月17日成立的基金在年度收益上已經有了四個數據:除去2023年的同類排名相對較差外,其余年份無論從收益還是同類排名看,都處在一個相對不錯的位置上。 2024年到目前,該基金實現的凈值增長率約為9.74%,同時最新的年化收益達到了1.82%,其在1217只同類產品中排在了第237位。
下沉看持股的思路變化,在三季報的十大重倉股名單上,多只成長類細分賽道龍頭股榜上有名,例如陽光電源、新易盛、中際旭創、工業富聯等等,它們在年內的漲幅都超過了20%。同時,全部十大重倉股在年內的漲幅都超過了10%。從他的表述來看,他認為三季度末市場大幅反彈,出現凌厲的指數級行情,是對政策的預期反應以及前期市場整體超跌。新興成長在三季度末減少了電網的配置,增配了泛消費板塊和港股互聯網,整體看思路無誤。
因此,很大可能問題或還是出現在基金經理的知名度和公司品牌建設的欠缺上。從張一然的個人簡歷來看,他是美國伊利諾伊理工大學金融學碩士,2012年4月至2015年9月,就職于中信產業基金金融市場部,歷任金融工程研究員、傳媒研究員。2015年11月至2019年12月,就職于北京泓澄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任科技行業研究員、科技行業高級研究員。2020年6月加入中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因此他或許還是需要盡快打造出一個代表作產品來。
中加基金主動權益,基金經理團隊竟無一張王牌
考慮到張一然最新不到三年半的任職時長,市場對他的認可度不高或許也能理解。不過他已經是中加基金管理主動權益數量最多的基金經理了,另外的幾位分別是鄒天培、何英慧、黃曉磊、薛楊、于成琨、李寧寧,逐一查閱竟然發現他們全部的任職時長不到三年。
這其中經驗相對較豐富的是薛楊。天天基金網顯示,他的累計任職時間目前剛超過兩年,北京大學生藥學碩士。他于2018年7月加入北京泓澄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任研究員,2020年9月加入中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分析師。2022年1月加入中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現擔任中加醫療創新混合型發起式證券投資基金(2022年11月30日至今)的基金經理。2023年12月26日擔任中加龍頭精選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
就他目前名下的兩只基金來看,一只是他和張一然所合管的中加龍頭精選混合,年內的凈值增長率已經達到16%一線;另一只則是他獨自管理的中加醫療創新混合,目前年內的跌幅接近了14%。
從該基金的情況看,他是在前搭檔李坤元卸任后獨自來管理該產品,但是目前的成績下跌已經超過了20%。從最近一季三季報的十大重倉股來看,他選股的重中之重是創業板和科創板中的標的,例如開立醫療、聯影醫療等,但這些公司在年內基本下跌。
他也在季報中坦言:“本基金三季度持倉變化不大,主要集中在血制品、醫療設備、醫院。三季度醫藥板塊單邊下跌,直到季度末迎來市場拐點,醫藥與市場同步上漲。本基金三季度跑輸醫藥行業,主要是醫療設備倉位的負貢獻。醫療設備更新的不及預期,疊加設備更新帶來的部分醫院采購行為的觀望,使得醫療設備行業總量拐點遲遲未至,在市場流動性匱乏的背景下,板塊出現了較大回撤。”
可見,中加基金的主動權益團隊急需一名王牌基金經理起到帶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