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合作,很深,又很淺。"
作者 | 魏 強
編輯 | 盧旭成
2024年10月23日,國內新能源汽車龍頭比亞迪與智能手機TOP企業OPPO宣布戰略合作,雙方將共同推進手機與汽車的互融合作。
為顯重視,OPPO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陳明永、OPPO高級副總裁兼首席產品官劉作虎,比亞迪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比亞迪集團高級副總裁楊冬生等一、二把手出席合作儀式。
(來源:oppo微博)
顯然,這不是一般的產品合作。
雙方這么解釋合作目的——“推動手機和車機在多種用車場景下的深度融合……智能座艙平臺的硬件模組、軟件系統、智能算法等領域進行聯合研發,包括AI融合座艙、健康座艙、數字車鑰匙、車管家、融合桌面、多媒體服務共享和算力共享等創新技術……”。
雙方合作的第一個“手車互聯”產品體現在騰勢Z9GT和OPPO Find X8系列產品上,比如車主“上車前在手機上聽的歌,來到車上無斷點續播;忘記鎖車,還能進行安全提示,遠程通過負一屏卡片、手機語音就能完成鎖車、開空調等操作。”
說實話,“無斷點續播”這個功能,只要智能手機此前跟有藍牙功能的汽車連接過,幾乎所有汽車上(含燃油車)都能輕松實現(我家2016年款的燃油車表示毫無壓力),毫無新意啊。至于忘記鎖車提醒和遠程鎖車、開空調,這在特斯拉第一代Model3就能實現啊,至少5年前的功能了(加了點語音和負一屏卡片實現功能),實在無力吐槽。難道號稱D級智能豪華旗艦,售價超33萬的騰勢Z9GT就這點“智能”?(特斯拉Model 3才20多萬元)
當然,公正地講,OPPO跟比亞迪合作,一定能幫比亞迪提高手機跟汽車互聯水平,畢竟OPPO在跟三星、蘋果、小米、華為等智能手機大廠的競爭中,出了名的靠“低配高體驗”(芯片等硬件性能低配,但用戶體驗很好),不落下風。據IDC數據,OPPO 2024年第三季度的出貨量高達2880萬臺,僅次于三星、蘋果和小米,排名全球第四。
(來源:IDC數據)
當然,從OPPO的角度看,能跟全球出貨量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品牌比亞迪合作,有助于其品牌的拉升;同時,也能讓于2024年10月24日發布的OPPO Find X8(起售價預估超3999元,主力機型售價超5000元的高端機)獲得一波關注和傳播自來水,成功預熱。OPPO Find X8定位高端,也與騰勢Z9GT的人群匹配,雙方實現用戶和品牌共振。
不過,從目前披露的合作細節看,雙方的合作其實有點“貌合神離”。為啥這么說?
首先,比亞迪拿出來合作的車型騰勢Z9GT是9月20日上市的,高端是高端了,但首月銷量不過1172臺,不是騰勢賣得最好的主力D9車型(2024年前9個月賣了8萬臺)。騰勢Z9GT未來能否月銷1萬臺以上,存疑。而問界M9,售價超50萬元,2024年8月月銷依然超1.6萬輛。
(來源:OPPO官方)
其次,全行業里,智能手機企業跟智能新能源車企合作,要么自己全做,實現“人車家”一體,比如小米;要么自己收購個手機廠家做,比如吉利收購魅族;要么是自己全程主導,比如華為鴻蒙智行跟賽力斯的模式(華為很強,賽力斯甘愿做小弟)。蔚來也在做手機,不過不成氣候就不提了。
比亞迪跟OPPO各有主業,且都很強,誰主沉浮?比亞迪是全球新能源汽車龍頭,2024年1-9月份累計銷量為274.79萬輛,同比增長32.13%??。2024年上半年,比亞迪營收收入高達3011.27億元,同比增長15.76%,136.31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24.44%。而OPPO 2023年賣出了1.03億臺智能手機,按平均售價160美元/臺計算,總營收達1153億元。這兩個千億巨頭,各有自己的心思,很難“身心”完全融合。
第三,智駕(AI)是新能源汽車競爭的核心,比亞迪不可能讓“命根子”掌握在別人手里。從華為的問界到小鵬、理想、蔚來的新車,再到特斯拉近期推的無人出租車等,都預示著未來要想在新能源汽車競爭中勝出,要讓比亞迪的股價一路攀升,不能只靠賣好看的、性價比高的、高端的新能源車,必須將智駕能力放在第一位,生死攸關。
這點上,制造出身的比亞迪雖然新能源車賣得最多,但智駕上要補的課也最多。2024年上半年,比亞迪智駕團隊研發團隊短時間內快速膨脹到4000人,投入暴增40%。2024年6月,比亞迪成立自研的智能駕駛天璇開發部(做高階智能駕駛方案),由前高合汽車智能駕駛負責人許凌云負責。比亞迪老將李鋒組建了天狼開發部,定位于開發低階智駕方案。
第四,雙方合作深度不夠。小米SU7充分利用小米之家渠道(線下門店,超1萬家)和小米IOT積累的用戶數(超8.22億臺)賣車,才讓其2024年預估交付超10萬臺。賽力斯抱緊華為大腿,華為終端老大余承東像保姆一樣,幫其做整車設計,提供智駕系統,與華為累積的用戶打通,讓華為線下門店幫忙賣車,這才轟出了問界M7和M9等暢銷車型。OPPO和比亞迪只是在“手車互聯”進行合作,輕飄飄,沒有發揮OPPO每年賣貨超1億臺的用戶優勢,也沒有發揮OPPO善于密集渠道(全球門店超26萬)覆蓋的優勢,這是追求進一步增長的比亞迪需要的。
小結:
此前,藍鯊硬科技曾建議某造車新勢力品牌,想辦法跟國內包括OPPO在內的智能手機廠家合作,雙方深度綁定——比如資本上互相投資和持股(信任建立),讓已變成智能終端的新能源汽車跟手機打通,既提高了手機和車企雙方的品牌調性(科技感),又可以讓智能手機廠家和車企用戶打通(互為客戶),一舉多得。
盤點了一下市場上的智能手機廠家,小米、華為自己在做車,蘋果、三星不玩“聯合”,只剩下OPPO、VIVO和榮耀。結果沒過幾個月,當初的設想被比亞迪和OPPO落地了。
從目前看,O比的合作沒想象的深入,甚至可以說是淺嘗輒止,失望啊失望。這不應該是王傳福和陳明永的手筆,還有后手?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