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柏曉華
編輯:李 鑫
北京六合寧遠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六合寧遠”)是一家專注于小分子藥物化學合成領域的專業CRO/CDMO服務提供商,致力于服務新藥研發核心環節,主要業務包含化學合成CRO、化學合成CDMO以及藥物分子砌塊業務。
2022年6月,六合寧遠申報創業板IPO獲深交所受理,自2023年11月過會以來至今遲遲未提交注冊申請。最新的動態顯示,因需要更新財報數據處于中止審核狀態。
知識產權出資置換信披不詳
2010年1月,劉波、徐春艷、邢立新、任建華、劉建勛、江勇軍6人共計出資50.00萬元設立了前身北京六合寧遠科技有限公司。
目前,六合寧遠的實際控制人為劉波、陳宇彤、邢立新、任建華、劉建勛、江勇軍、蘇德泳共7人。其中,只有陳宇彤、蘇德泳不是創始股東,不過,這兩人從公司成立不久就屬于核心人員。
陳宇彤系創始股東徐春艷之配偶,因家庭內部財產安排受讓徐春艷所持有的六合寧遠股權,陳宇彤在六合寧遠成立次年即入職擔任執行董事/董事長職務,一直參與公司經營管理。蘇德泳在六合寧遠成立兩個月后進入公司任職,先后擔任藥物化學研發總監、副總經理等重要職務。六合寧遠的創始股東認可蘇德泳作為核心成員對公司發展做出的重要貢獻,于2016年將蘇德泳吸收為新股東。
招股書顯示,六合寧遠成立后于2014年3月進行了第一次增資,注冊資本由50.00萬元增至2,000.00萬元,新增注冊資本由原股東分別以貨幣方式出資550.00萬元、以知識產權方式出資1,400.00萬元。此次增資后,六合寧遠的非貨幣出資比例達到了70.00%,但是六合寧遠對歷史沿革中知識產權出資的情況信披較為模糊,并未詳細披露知識產權類型、評估價值等信息。
招股書和問詢回復中的零星信息顯示,六合寧遠此次知識產權出資最終以貨幣形式補足,但并不清楚變更出資方式的原因。
招股書顯示,2016年8月,六合寧遠進行了第一次股權轉讓,其中,6名創始股東將六合寧遠合計60.00萬元的出資額轉讓給蘇德泳,與此同時進行了出資方式變更,將第一次增資時的原1,400.00萬元知識產權出資變更為現金出資,由7名實控人認繳。
問詢回復在創始股東向蘇德泳進行股權轉讓的說明中,提到蘇德泳受讓60.00萬元出資額時,其中的42.00萬元系知識產權出資份額,該部分出資份額最終在“2017年12月貨幣置換時”由蘇德泳以貨幣形式向六合寧遠出資補足,這其中知識產權出資置換為現金出資的時間點或存在矛盾。
募資規模和產能消化承壓
成立以來,六合寧遠進行了多輪融資,引入了數十家投資機構。2017年1月的A輪融資估值5.00億元,2017年11月B輪融資估值16.50億元,2018年10月C輪融資估值25.00億元,2019年8月C+輪融資估值27.5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六合寧遠于2020年8月完成了D輪融資,同期存在兩個不同估值的情況。
在D輪融資中,3家私募機構以增資方式入股,價格為141.67元/每出資額,對應投后估值45.10億元。另外還有10家投資方通過受讓實控人陳宇彤的股權入股,其中6家投資機構股權轉讓價格、對應投后估值與同期的增資價格一致。而對另外4家投資機構的股權轉讓價格為169.63元/每出資額,對應投后估值為54.00億元,價格高出19.74%。
一輪問詢回復在披露歷次入股情況時還將表頭的獲取股權/股份數量單位錯寫為“股”,實際應為“萬股”。在D輪融資當中,實控人之一的陳宇彤通過股權轉讓共套現28,599.54萬元。
(截圖來自六合寧遠第一輪問詢回復)
D輪融資系六合寧遠IPO前最后一次引入新股東,完成D輪融資后,六合寧遠分別進行了股份制變更和資本公積轉增股本,截至發行前,六合寧遠總股本達到36,000萬股。
此次IPO,六合寧遠擬公開發行新股不超過4,018.00萬股,占發行后總股本的比例不低于10.00%,擬募資金額103,703.15萬元。因此,六合寧遠的目標發行價約為25.81元/股,對應的公司發行后總市值約為103.29億元。
報告期內(2020年至2023年1-6月),六合寧遠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7,372.98萬元、42,148.81萬元、49,331.23萬元、31,431.63萬元,凈利潤3,449.44萬元、7,689.64萬元、8,779.13萬元、5,562.29萬元。
報告期內,六合寧遠的基本每股收益分別為0.10元、0.21元、0.24元、0.15元,以完整年度的最高值0.24元為參考,六合寧遠擬募資規模匹配的目標發行價對應市盈率或需高達107.54,這與行業平均市盈率水平相差較大。
招股書顯示,六合寧遠的行業分類為研究和試驗發展(M73),據中證指數網,截至10月21日,M73的A股最新靜態市盈率為22.67。六合寧遠在招股書中選取的可比同行分別為凱萊英、諾泰生物、鴻博醫藥、藥石科技、皓元醫藥,據同花順iFinD,上述5家同行的最新市盈率均值約為49.38。
(截圖來自中證指數網)
(數據來自同花順iFinD)
2023年上半年,六合寧遠的主營業務毛利率較上年度下降了近3個百分點,其暫未公示2023年度的財務數據,若上市前最后一個完整年度基本每股收益仍處在較低水平,未來可能會存在募集資金不足的風險。
此外,六合寧遠募投項目的產能消化也面臨著挑戰。
此次IPO,六合寧遠募集資金均用于煙臺寧遠藥業有限公司小分子創新藥研發生產服務(CDMO)基地項目(下稱“煙臺基地”)。
招股書顯示,六合寧遠的化學合成CRO/CDMO業務按照客戶定制化的需求進行靈活調整,以主要設備反應釜總體積反應產能情況。報告期末,反應釜設備總體積為174,860升,報告期內,六合寧遠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在70.90%、74.12%、74.09%、69.38%,未達到滿負荷生產。
問詢回復顯示,煙臺基地新增反應釜體積462,800升,建成后六合寧遠反應釜設備總體積將達到637,660升,是目前反應釜設備總體積的3.65倍。
我們對六合寧遠更新后的財務數據繼續關注,能否達到預期的募資計劃也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