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10月16日訊(記者 陳俊蘭 趙昕睿)近日,滬深交易所公布了《關于2023-2024年度信息披露工作評價結果的通報》。其中,共計18家上市券商獲最高等級A類評價。
具體來看,信息披露工作考核覆蓋了51家上市券商及上市主體。上交所上市券商評級結果為A的包括中信建投證券、中金公司、國泰君安證券、銀河證券、華泰證券、國金證券、浙商證券、興業證券、東方證券、財通證券、國投資本;深交所上市券商評級結果為A的分別有廣發證券、東方財富、國信證券、長城證券、長江證券、西部證券、第一創業證券。評級結果為B的上市券商及上市主體共計28家。評級結果為C的上市券商及上市主體僅有5家,分別為天風證券、太平洋證券、華創云信、湘財股份、錦龍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國金證券和興業證券在上市券商中,信息披露考核已經連續七年為A級。根據有關規定,上交所將根據考核結果對上市公司實施分類監管,并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評價結果納入對上市公司再融資審核的考慮因素。獲得A級評價,表明監管機構和資本市場對公司信息披露質量、規范運作水平、投資者關系管理水平等證券事務工作的持續認可和充分肯定。
18家上市券商信息披露評價結果為A類
日前,滬深交易所發布了上市公司2023-2024年度信息披露工作評價結果的通報。此次評價考核期限是從2023年7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評級結果從高到低依次劃分為A(優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等四個等級。
根據滬深交易所發布的評價結果,其中,共計18家上市券商及上市主體獲最高等級A類評價,獲得A類評級的上市券商占比超三成。包括中信建投證券、中金公司、國泰君安證券、銀河證券、華泰證券、國金證券、浙商證券、興業證券、東方證券、財通證券、國投資本、廣發證券、東方財富、國信證券、長城證券、長江證券、西部證券、第一創業證券。
獲B類評價的券商及上市主體數量則更多,共計28家。包括中信證券、國盛金控、申萬宏源、東北證券、國海證券、山西證券、華西證券、華林證券、西南證券、海通證券、財達證券、華安證券、中泰證券、招商證券、信達證券、國元證券、華鑫股份、首創證券、東興證券、紅塔證券、中原證券、國聯證券、東吳證券、中銀證券、光大證券、方正證券、南京證券、哈投股份。
而僅有天風證券、太平洋證券、華創云信、湘財股份、錦龍股份等少數的5家上市券商及上市主體獲得C類評價。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信息披露工作評價結果中,沒有上市券商獲得D類評價。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評價結果主要依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同時結合上市公司規范運作水平、對投資者權益保護程度等因素。此外,交易所強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評價結果不代表對上市公司投資價值的任何判斷,也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
評價結果或影響公司再融資審核
對于上市公司來說,不同評級的信息披露結果對于公司業務發展有哪些影響?這一點在不同的政策文件上得以知曉。
為規范并加強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提高信息披露質量水平,上交所與深交所分別下發了《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引第9號——信息披露工作評價》以及《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引第 11 號——信息披露工作考核》。兩項指引文件均提到80分為上市公司的評價基準分。
從兩所考核計分標準表來看,雖各自扣分具體事項與分數略有不同,但上市公司發生重大負面事項、受到監管措施、受到紀律處分等三大減分事項則一致。其中,扣分分數最高為20分。
交易所最終根據相關標準,在基準分上對上市公司予以加分或減分。最終的考核結果對上市公司再融資、并購重組等事項進行審核或出具持續監管意見時,將上市公司最近一年的考核結果納入報告內容。
其中,上交所《第9號指引》規定,于最近一年獲得最高評價等級A類的上市公司,對于披露的臨時報告,原則上免于進行事后審查,報告內容可能引發市場質疑、可能涉及信息披露業務操作的除外。
深交所相關指引規定則略有不同,在《第11號指引》中提到,針對信披結果為A類的上市券商可提供的支持為,在重組審核機構及再融資審核機構依據相關規定可以減少問詢輪次,或者不進行審核問詢,其他方面的支持與便利則是與公司及高管有關。
此外,9月25日,證監會在下發的《關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市場改革的意見》文件中,對信息披露等級為A類的上市公司也作出了支持。意見內容顯示,對運作規范、市值超過100億元且信息披露質量評價連續兩年為A的優質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不構成重大資產重組),精簡審核流程,縮短審核注冊時間。
記者留意到,從近兩年來看,市值超過100億元,且信息披露質量評價連續兩年為A的上市券商包括國泰君安證券、銀河證券、國金證券、興業證券和財通證券。相關業務便利旨在為上市公司進一步加快并購重組進程,開通“綠色通道”。
滬深交易所表示,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與投資者溝通的重要橋梁,也是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重要手段。未來,交易所將繼續加強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監管和指導,推動上市公司提高信息披露質量和透明度,為投資者提供更加準確、及時、全面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