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9月12日訊(記者 閆軍)滬指再創階段性新低,滬深兩市9月11日成交額較上個交易日縮量281億,收盤成交量僅為4996億。
9月以來8個交易日,滬指再跌4.24%,收于2712.8點,尾盤中證100ETF放量,資金糾結著試圖驗證市場期待的高低切。持續地底部震蕩,市場情緒也跌至冰點。股民、基民又一次選擇不再看賬戶,但這并不意味著下跌的終結。
來自市場上周私募凈值更新數據顯示,網紅大V吳悅風管理的嘉越月風投資創世號凈值再創新低,9月首周,該基金單周凈值下跌了18.16%,該基金凈值已經跌至0.466,年內跌幅達到48.98%。市場在疑惑,他到底買了什么?
凈值的回撤在當下并不罕見,海南希瓦小牛1號也因單周下跌超過5%,接受著投資者的拷問。海外希瓦私募基金經理,也是雪球大V的梁宏接連2天在雪球發帖表示,“短期波動總是要承擔的”“ 千萬不能被波動影響”。
而本周流傳度最廣的段子則來自某銀行私行,私行客戶凌晨贖回產品的消息聽起來既無奈心酸,又是當下市場真實的寫照。“在市場底部贖回的客戶基本上是某個事件成為促使他贖回的最后一根稻草。不然很難底部割肉。”某銀行客戶經理表示。
贖回并非是個案,9月11日,汐泰投資贖回公告也在市場上流傳。財聯社記者從渠道處獲悉,該基金本身規模不大,渠道端客戶贖回剛好觸及20%,公司就發了公告。
再進一步,僅是贖回對于私募而言,無非是管理規模的減少影響了管理費,而某頭部近期則深陷與客戶的糾紛,因高水位法征求管理費在合同中的瑕疵,成為客戶投訴的由頭,目前已經到了司法階段。
而最讓私募擔憂的還有“銀行不得代銷私募投資基金或通過借道其他持牌金融產品的方式變相代理銷售私募投資基金”這一消息的何時落地。如果未來落地,又將對私募管理規模帶來深刻影響。
300萬粉絲大V私募跌成4毛基
成立于2022年11月,嘉越月風投資創世號成為300萬粉絲大V吳悅風的滑鐵盧,接近2年的時間,這只基金凈值跌至0.466,年內接近腰斬。
嘉越月風投資創世號并不是一直處于低谷中,在2023年6月該基金回報率曾高達51.07%,單位凈值一度達到1.5的高點。不過回撤來得迅速又猛烈,成立以來最大回撤近70%。
隨后這只產品在月度表現中,跌多漲少,今年來看,1月下跌14.97%,在2月的市場探底反彈中,僅收獲1.22%,到了3月微跌,4月直接下跌超過22%。
今年年中,在嘉越月風投資創世號凈值跌至0.6之時,市場一度傳言吳悅風要清盤,隨后他進行了辟謠,基金并沒有清盤。盡管基金沒有清盤,但是在贖回、凈值下跌的雙重原因之下,基金規模自2023年7月1.52億的高點已經下降至2335萬元。
市場更為好奇的是,吳悅風持倉為何凈值下滑遠超滬深300基準,從今年3月流傳出越月風投資創世號月報來看,全面減倉了A股與港股,集中在35%的美股科技和中小盤ETF,另有45%的倉位在美股新興數字金融概念領域,參與了比特幣礦商、類幣股的投資。從比特幣類資產的大邏輯來看,市場認為,4月底的比特幣“減半”之前,凈值會開啟主升浪。不過,比特幣接下來幾個月持續處于高位波動中。
年內自購12次,梁宏就“短期波動”連續發帖
在最新凈值更新后,同樣引發了關注的還有梁宏旗下的希瓦小牛1號,盡管這只基金年內收益為10.85%,但是9月首周回撤5.78%。
9月9日,基金凈值更新后,梁宏發帖“堅持正確的理念,短期波動總是要承擔的。”,僅隔兩天,11日,他再次發帖稱:投資磨煉的是心性,千萬不能被波動影響。當日連發7條帖子,他自己也表示:今天發了有史以來最多的一天的貼子。
希瓦在今年連續自購獲得關注,財聯社不完全統計顯示,截至8月底,海南希瓦公司、小牛系列、希望煉金系列基金經理等相關人士年內已經連續12次自購,累計自購金額達到7740萬元。
市場一路探底,私募持續自購,是向市場和投資者展示公司管理能力信心的方式,管理人、基金經理與投資者利益綁定,增強信任感。
有個別迷你私募產品被贖回
面對磨人的市場,投資者的心態難免波動。9月11日一早,關于汐泰旗下私募基金發生巨贖的公告開始流傳。
沙泰銳利 8號 1期9月6日本基金的凈贖回申請份額超過上一日本基金總份額的 20%,觸發巨額贖回。根據基金合同相關約定,出現巨額贖回時,基金管理人可以根據本基金當時的資產狀況決定采取全額贖回或者部分延期贖回。基金管理人結合本基金目前運作情況,決定本次接受全額贖回并予以辦理。
盡管根據要求,贖回超過20%需要發布巨贖公告,不過記者從渠道方獲悉,這只私募基金本身規模不大,約5000萬元,贖回金額約千萬,剛好觸達了公告比例。
在業內看來,當前市場信心不足,投資者心態發生變化,要求割肉的情況并不少見。有銀行理財經理表示,面對客戶決定割肉的情況,從理性的角度判斷,在底部割肉并不明智,但是客戶不愿意承擔更大的風險或者有用錢需求,還是以尊重客戶意愿為主。
汐泰投資的執行董事、投資經理朱紀剛今年7月的一次路演上曾經在投資機會預判上表示,今年以來經濟整體呈現的態勢可以概括為繁榮難覓、韌性猶存。市場已經從過去3年持續負反饋,變為目前的底部震蕩狀態,未來指數更大概率是緩慢震蕩的節奏。
對于未來的判斷,他表示,對于紅利類的估值足夠高、安全邊際足夠高的股票,要加以關注。如果能夠找到更多的成長的機會,目光就要更多放在成長上。面向未來,成長的機會只是數量變少了、要求變高了,并不是沒有了。此外,要拓寬投資視野,成長的機會并不是只來自于A股,投資視野也需要放寬到港股、美股和新興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