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①對于菜價上漲的原因,多位專家提出與近期高溫暴雨天氣因素有關; ②此外,有觀點表示,除了蔬菜供應量減少以外,洪澇災害等也阻礙了車輛運輸,導致蔬菜不能及時供應。
本該是盛產瓜果蔬菜的夏季,菜價為何反而“熱”起來了?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近期多地媒體相繼報道了菜價上漲的消息。
對于菜價上漲的原因,多位專家提出與近期高溫暴雨天氣因素有關。氣候信息顯示,今年6月至7月,傳統的夏秋季蔬菜產區黃淮海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和環渤海地區,經歷了一次明顯干旱到內澇過程,導致這些產區的蔬菜產量明顯下滑,最終促使菜價上漲。
有的菜價漲到“過年價”
8月14日,川觀新聞報道《市場解碼丨部分品種漲至近5年同期最高位,四川菜價為何“熱”起來了?》提到,今年7月開始,受氣候變化等多重因素影響,四川的部分夏季應季蔬菜價格出現明顯上漲,并延續至今。其中,部分常見應季蔬菜價格已經來到五年同期的最高點。
報道援引了四川省發展改革委和省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今年6月,四川蔬菜均價低于常年平均值。但進入7月,特別是7月中下旬,蔬菜價格走入快速上升通道。以7月30日四川蔬菜均價為例,比7月11日上漲了14.08%。到了8月,這種走高的勢頭還在延續。
中國蔬菜協會和川內多個蔬菜集散地監測表明,與全國一樣,今年7月,四川28種常見蔬菜中,有14種地頭價出現明顯上漲。其中,芥菜、黃瓜、茄子、大蔥、蓮藕等漲幅超過50%。而經歷了大幅上漲后,四川與全國大部分地區的蔬菜地頭價,也都來到了近五年來的歷史同期高位。
山東媒體半島都市報8月13日報道提到,半島全媒體記者前往了萊西北利群超市、利客來超市進行了探訪,發現蔬菜的價格都有明顯上漲,白皮黃瓜的價格甚至達到8.8元。在利客來超市的蔬菜區,半島全媒體記者看到有工作人員將一大包蕓豆拆開放到貨架上,立刻就有一群人前來挑選,把貨架圍得水泄不通,不一會兒蕓豆就少了一大半。
一位市民無奈地告訴半島全媒體記者,“價格漲得厲害,只能什么菜便宜吃什么了,蕓豆才3塊多,趕緊買點兒回家吃。”另一位市民李先生也反映:“現在應季的黃瓜、西紅柿、菜豆這些常見蔬菜的價格都漲了不少。”
14日,南方都市報報道《菜價為何一路上漲?洪澇高溫下農業保險能否覆蓋菜農全部損失》也提到,最近一名IP地址為北京的網友反映菜價暴漲:“菜市場的黃瓜從一斤2元變成7元了,小油菜從一斤2元變成6元了,青椒從一斤2元變成5元了,茄子還好,從1.8元/斤變成2.8元/斤。”
安徽媒體大皖新聞15日報道也介紹,8月14日上午,周谷堆批發市場蔬菜交易中心內,工人們正在將辣椒、茄子、生瓜等各類應季蔬菜成箱地從車上卸下。“我這里主要賣的就是苦瓜、青茄子、紫茄子,這段時間價格確實很貴。”正在一旁休息的老板告訴記者,青茄子從兩塊多漲到五塊錢(一斤),紅茄子從四塊漲到六塊多,其中苦瓜的價格可謂暴漲,“之前收來的價格是一塊多,現在不算工費、運輸費、攤位費,光收上來價格就要三塊多,漲了200%。”
“前段時間各地都在下雨,因為季節原因,合肥本地菜也少,很多都是從外地調貨。”老板繼續解釋道,“夏季蔬菜損耗特別大,一天賣不掉就容易爛掉,這些都要算在成本當中。”對于當前的蔬菜價格,這位老板表示,往年這個季節蔬菜價格基本都會有所上漲,只不過今年漲幅特別大。
在蜀山區望江西路上的一家超市內,臨近中午記者看到不少老年市民正在蔬菜區挑選食材。各類蔬菜種類齊全、明碼標價,一眼掃去大部分蔬菜價格在6-10元一斤。記者對比了一下,蠶豆12.8元一斤,豬肉的價格是15元一斤起,一斤蠶豆價格堪比一斤豬肉了。“所有的蔬菜基本都漲價了,一開始雨下個不停,現在又是高溫,這種天氣菜都長不出來。”一位理貨員告訴記者,以葉類菜為例,從均價兩三塊一斤漲到現在五塊多一斤,有的菜價格漲到“過年價”。
專業解讀:高溫多雨等疊加因素致菜價上漲
從低位到高位,是什么讓菜價出現翻轉?
川觀新聞的報道援引彭州市蔬菜產銷協會會長陳孝建的說法,“氣候是最主要的因素。”陳孝建看來,今年6月至7月由旱轉澇,是四川菜價出現快速上漲的主要原因。
以川內最大的蔬菜交易市場之一四川雨潤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彭州市濛陽批發市場)為例,眼下每天入場的上萬噸蔬菜中,省外調入占總銷售量的六成。但今年6月至7月,傳統的夏秋季蔬菜產區黃淮海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和環渤海地區,經歷了一次明顯干旱到內澇過程。這導致前述產區的蔬菜產量明顯下滑。
中國蔬菜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6月的持續高溫干旱,導致山東、河南和安徽等地菜農提前拔秧,縮減了產能。7月,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1.1℃,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12.6%,平均日照時數比常年同期偏少10.6%。這明顯不利于蔬菜生長。以西葫蘆為例,其夏季傳統產區黃淮海地區在經歷了6月持續高溫干旱和7月洪澇災害后,出現明顯減產。因此,今年7月全國的西葫蘆地頭價環比上漲三成以上。
針對蔬菜產量下跌導致價格上漲的現象,半島全媒體記者采訪了萊西市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趙品績。他指出,當前蔬菜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是入伏“枯園”和天氣因素。一方面,春季播種的蔬菜此時采收結束,夏季播種的秋菜還沒到收獲季節,所以蔬菜產量相應減少,價格會有上升;另一方面,近期的降雨多、高溫天氣對蔬菜生長也有不利影響。趙品績建議,“現在要及時進行田間排澇、播種秋菜,已經播種的秋菜進行遮陽網遮陰,做好病蟲草害綠色防控,確保秋菜能夠及時上市。”
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周向陽公開分析認為,全國蔬菜價格環比上漲,主要是因為南方地區持續降雨和局部高溫天氣,對蔬菜生產造成不利影響,北方蔬菜主產區在高溫環境下造成產量下降。
“最近菜價上漲,甚至高于水果、肉禽蛋奶的漲幅,主要受到季節性的炎熱、雨季的影響,傳統叫‘青黃不接’時期。”中國消費經濟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教授對南都記者表示,根據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的信息,8月12日有24種蔬菜價格上漲,9種蔬菜價格下跌,據個人判斷,這一波蔬菜價格上漲創多年來漲幅新高。
此外,有觀點表示,除了蔬菜供應量減少以外,洪澇災害等也阻礙了車輛運輸,導致蔬菜不能及時供應。另外,近年來蔬菜的種植成本也比較高。
合肥周谷堆農產品批發市場信息中心工作人員王萍向大皖新聞記者介紹,今年葉菜價格目前正處于高位,進場蔬菜主要依靠外地調運,貨源地包括遼寧、山東、甘肅以及河北。合肥周邊地產葉類菜因高溫天氣部分品種供應出現斷檔,像四月青、毛白菜、生菜等品種部分轉由云南、福建、廣東等地供應;長途蔬菜中遼寧黃瓜、山東茄子、甘肅、寧夏芹菜、西蘭花因近期產地供貨量下降,導致價格上漲;河北、內蒙古土豆、白菜、西紅柿價格較為穩定。“受天熱蔬菜保鮮、運輸成本增加,以及部分產地雨水天氣等諸多因素疊加,導致蔬菜價格進入高位。”不過,王萍也表示,目前蔬菜貨源充足穩定,周谷堆蔬菜日均進場量在4800噸左右,完全能滿足消費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