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為世界造新時代的“T型車”
作者 | 魏 強
編輯 | 盧旭成
1946年,“二戰”的戰爭風云剛結束,美國在西海岸的舊金山開通了中美第一班民用航船。
碼頭上,一個來自湖南桃源縣的31歲中國人,回望學習、工作了5年的美國最后一眼,毅然踏上了回國的道路,應邀出任清華大學教授,開辦了中國第一個汽車專業。這個人就是被稱為“中國汽車第一人”的孟少農。
孟少農是西南聯大第一批留美公費生,進入麻省理工學院學習機械,獲得碩士學位后,他放棄攻讀博士,一心為祖國創建汽車工業,毅然進入當時全球最先進的福特汽車學習。
創立于1903年的福特,1908年推出著名的T型車,將原來售價超3000美元/輛的汽車降低到850美元/輛。1913年,福特推出生產流水線,實現規模造車,車價進一步降低到360美元/輛,讓每日工資5美元的工人也買得起。截至1927年,福特T型車一共賣了1500萬輛。因孟少農勤奮好學,福特愿意為他提供優越的科研條件和優厚的待遇,但被他婉言謝絕了。
可惜,歸國后的孟少農雖然作為新中國重工業部汽車籌備組最早的成員,參與組建了 “一汽”,主導試制出中國第一輛東風牌轎車,指導制造了紅旗轎車。但是,中國汽車產業“閉門造車”,紅旗轎車只是國家領導人和高級官員的座駕,直到1981年被叫停時,總共賣了不到1500輛。
改革開放后,中國積極引進德國、美國、日本、法國等國的汽車成套設備和技術。不過,1986年開啟的合資之路也 “走歪”了。因為中國市場供不應求,合資車企從外企買進汽車零部件,組裝成整車銷售就能賺取高利潤,主動放棄了二代車的自主開發權。
直到1988年,孟少農去世,彼時的中國還是“萬國牌”汽車博覽會,路上跑的大都是北京吉普、桑塔納等合資車。
01明恥與自強
時間穿越到2014年。
2014年5月24日。新華社“新華視點”微博發布了一個短新聞:“24日上午,主席在上海汽車集團考察時強調,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這意味著從1931年張學良砸70萬大洋造出民生牌汽車開始,中國汽車產業苦苦探索80多年后,終于在新能源汽車上找到換道超車的戰略機會。
大洋的對岸,新能源汽車產業加速發展的號角也吹響了。
2014年6月12日,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發布了著名的博客——《我們所有的專利屬于你》,宣布 “任何人都可以出于善意的目的使用特斯拉的技術,我們將決定不再發起任何專利侵權訴訟。”
特斯拉是美國新能源汽車企業的樣板。2010年,它獲得美國政府4.65億美元低息貸款并在美國上市,這是1956年福特后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美國本土汽車品牌。2013年5月,特斯拉首次實現盈利,當年7月市值超100億美元。
特斯拉的故事點燃千里之外的中國創業者,2014年后,一股為國、為民造車的新能源汽車創業浪潮在中國涌現,先后有上百家新能源汽車企業創立。
2014年10月,浙江桐鄉,一家名為浙江合眾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眾汽車,哪吒汽車前身)的車企悄然成立。創始人方運舟是清華大學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中心副主任,另外兩個重要的股東是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和北京億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億華通)。它們跟清華大學有千絲萬縷的關系。
據官網介紹,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是在國家領導人親自謀劃、親自定名、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下,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和清華大學共建的新型創新載體。2003年創立至今,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累計孵化培育科技企業1000余家,上市企業或并購90余家,產值規模超百億企業20余家。
億華通脫胎于清華大學。清華大學汽車專業教授歐陽明高2001年承接了科技部《電動汽車重大專項》燃料電池電動大客車課題,突破了燃料電池與儲能電池的混合動力系統技術,2004年孵化出億華通,為宇通客車等提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燃料電池。2016年,億華通登陸新三板,成為氫燃料電池第一股,2020年億華通登陸科創板。
合眾汽車的創立,也得到了歐陽明高院士的支持。
曾擔任“十二五”《電動汽車重大專項》專家組組長的歐陽明高,是中國新能源汽車技術戰略的制定者,先后9次向中央高層提出新能源的發展建言,2017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歐陽明高不是一個純學者、教授,而是技術革命家。他創立多個創新中心,師生共建,積極幫助他的學生利用燃料電池等新技術創業(億華通就是成功案例)。他招收有產業經驗的高端人才進入清華大學攻讀博士,并在這個基礎上孵化新公司。方運舟是歐陽明高院士2014年招來的領軍博士。
方運舟出生于1975年。1998年畢業于中國汽車界的“黃埔軍校”——合肥工業大學汽車系。當時奇瑞汽車剛剛成立一年。1999年,方運舟因改造的電動車行駛20公里沒電趴窩了,被迫“人肉”推回去的經歷,讓方運舟開始了在奇瑞汽車研究混合動力汽車,并憑借這個研究方向,2001年代表奇瑞汽車通過科技部《電動汽車重大專項》答辯,拿到了人生中第一個“863計劃”。那一年,方運舟26歲。
方運舟后來陸續拿下了50多個“863”項目,包括混合動力汽車、替代燃料汽車、電動轎車等前沿技術研究。他的小團隊擴展為奇瑞中央研究院。2009年,奇瑞新能源公司成立,方運舟出任副總經理,成為奇瑞新能源“4人小組”成員之一。在方運舟的帶領下,奇瑞新能源成為國內首個盈利的新能源汽車公司。不過,這不是他的目標。他的目標是,要用智能汽車顛覆傳統汽車,要實現“復興中華,騰飛世界”的夢想。
哪吒汽車創始人 方運舟
彼時,作為一名有十幾年從業經驗的汽車老兵,方運舟深知中國傳統汽車產業在國際汽車市場上沒有話語權。2005-2008年,他曾代表奇瑞汽車到總部在英國劍橋的頂尖發動機設計公司Ricardo學習,當他跟Ricardo的總工爭論,不看好燃油混合動力技術路線時,對方的眼神、語調流露出的高人一等,讓他深感中國汽車在傳統汽車領域的距離和“恥辱”。
明恥與自強,是清華人的精神,也是中國汽車工業最直接的寫照。
從2001年開始,方運舟積極參與《電動汽車重大專項》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規劃,力爭幫助中國汽車產業從明恥走向自強。
如果說寧德時代(合眾汽車股東)研發的能量更高、續航更長的三元鋰動力電池解決了中國新能源汽車(轎車)產業核心的“發動機”(動力、續航)問題;那么中國移動互聯網的崛起,則讓一批嗅覺敏銳的創業者覺察到汽車將從機械產品進化到智能終端的可能。
受中國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見下表)的影響,早在2011年,方運舟就頻繁跟各路軟硬專家交流。2013年,他提出智能時代的“新三網融合”,即互聯網、能源網、交通網為一體,智能汽車將會成為最大的移動終端,最終形成了《智能汽車的發展技術路線》。這成為合眾汽車的技術路線,不斷迭代,堅持至今。
2009-2014年3G/4G用戶和TD用戶發展情況
2007年,蘋果推出iPhone,這是全球移動互聯網的元年。2014年,中國已建成全球最大的4G網絡,中國移動用戶數2014年躍居世界第二。數據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
清華人一貫主動與國家共命運,與時代同呼吸。
當國家發出號召,“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當中國的動力電池技術逐漸成熟;當中國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并與汽車產業加速融合……方運舟和他的合眾汽車“復興中華、騰飛世界”的時刻到了。
而讓方運舟最終縱情投入新能源汽車賽道,創立合眾汽車的底氣,還有能撐起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半壁江山的“清華系”:國內自動駕駛領域有接近百位創始人/高管都曾在清華大學就讀;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張小虞,“一汽”集團現掌門人邱現東,北京汽車總經理董揚,福特中國總裁兼CEO吳勝波,小鵬汽車聯席總裁夏衍及高級副總裁何濤,均畢業于清華大學
……
何謂合眾,即聚合眾人之力,合力造車。之后哪吒汽車的“噴泉”標志,也是眾字的變形。
02
科學與實干
2014-2015年成立的新能源汽車新勢力企業里,合眾汽車并不算耀眼,甚至一度是“丑小鴨”。
確實,小鵬、蔚來、理想、零跑這四家企業的創始人何小鵬、李斌、李想、朱江明都是連續創業者。他們分別憑借40億美元賣給阿里的UC,2010年上市的易車,2013年登陸紐交所的汽車之家,中國排名第二的安防上市龍頭大華股份實現了財務自由,身價動輒以10億元計。
他們創立新能源汽車企業,首先自己“帶資入組”——1億美元起步,加上會講資本故事,讓他們身后站著一眾互聯網大佬和頂級VC機構。
豪華資本,豪華團隊,全球配置資源,CEO營銷,高舉高打,他們將馬斯克做特斯拉的模式復制了一遍。當然,在這些明星創始人背后站著的是一批經過長期訓練、有深厚積累的汽車行業專才,以及2009年中國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后培育起來的供應鏈、生產設備、原材料等全球一流的汽車產業生態鏈。
“市場換技術”合資30年(1986-2016)換來了什么?
數據來源:藍鯊硬科技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方運舟創立合眾汽車前雖是奇瑞新能源的副總經理,但跟上述幾位創業家比,方運舟不會講合眾是“中國的特斯拉”“中國的豐田”等概念,更不會在VC機構和企業大佬面前推銷自己,其信奉的是“行勝于言”的清華做事方法,要靠科學與實干,殺出一條血路。
“天使”輪投資合眾汽車的四位股東,兩位是方運舟奇瑞汽車原同事創立的公司,另兩個是億華通和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他們都看中了方運舟和他的團隊在傳統汽車行業的經驗和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技術積累。
合眾汽車初始數億元的注冊資本看似不少,但造車是一個資本密集型創業。李斌、何小鵬、李想都提到要準備200億元(以上)的資本才能造好車。第一次創業的方運舟和合眾汽車高管團隊,一開始就低估了造車的“燒錢”程度。
2016年,合眾汽車最困難的時候,賬上只剩下幾十萬元。當時合眾汽車員工達四五百人,這點錢連工資都不夠發。
關鍵時刻,方運舟和合眾汽車高管團隊把家里的錢拿出來與公司共度難關,甚至有的高管為此連家里的房子都賣掉了。方運舟也憑借自己15年《電動汽車重大科技專項》專家身份和合眾汽車清華系股東的背景加持,打動浙江桐鄉、江西宜春、廣西南寧等地方政府和國資,得到資金+資源等的全方位支持,熬過了至暗時刻。
地方政府+國資如何大力支持合眾汽車?
數據來源:藍鯊硬科技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有意思的是,融資不算最多,團隊不算最豪華,資源不算最頂級的合眾汽車,居然在2018年11月正式上市了第一臺量產的電動汽車哪吒NO1。這并不比蔚來(2018年6月28日)、小鵬(2018年年底)等造車新勢力第一臺量產車面市的速度慢。
這得益于合眾汽車團隊的“汽車基因”。方運舟告訴藍鯊硬科技,公司之所以起名叫“合眾汽車”,第一層就是要團結更多汽車人“大家共同創業”的意思。
除方運舟外,張勇、戴大力、常冰、周江等合眾汽車高管都出身于傳統車企,他們對汽車的品牌定位、產品設計、產品安全、供應鏈把控與量產管理、銷售與服務等有豐富的實戰經驗。
哪吒汽車聯合創始人兼CEO張勇,是方運舟奇瑞新能源時期的同事,擔任過北汽新能源副總經理、營銷公司總經理。2018年,方運舟邀請張勇加入合眾汽車,擔任聯合創始人兼CEO,負責公司的日常運營和市場戰略。當張勇提出要將合眾汽車的產品品牌改為哪吒汽車時,方運舟給予充分信任和授權。
“哪吒”是中國家喻戶曉的神話人物,代表著年輕勇敢、意志堅定、突破自我、守護正義。用它命名一個汽車品牌,代表著方運舟、張勇等合眾汽車高管為世界人民造智能電動汽車的勇氣、堅定和突破。
巧合的是,老天幫忙。當哪吒汽車第一款量產車哪吒NO1大規模推向市場時(2019年),2019年7月精品國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迅速火遍全國,走向世界,最終成為中國第二部總票房過50億元的電影(第一部是《戰狼2》)。電影中那句經典臺詞“我命由我不由天”似乎也喊出了哪吒汽車的心聲。
2018年5月加入哪吒汽車出任副總裁兼設計中心總經理的常冰,則把“哪吒”精神通過設計語言體現在產品上。
常冰2001年畢業于吉林大學汽車工程學院,隨后加入“一汽”,接過孟少農等中國造車前輩的旗幟,十四年間開發了紅旗L9、紅旗H7等產品,逐漸成長為紅旗轎車首席設計師,其設計的大紅旗CA7600J,曾兩度(2009和2015)作為中國國家元首檢閱用車。加入哪吒汽車后,他既傳承了紅旗轎車經典的設計理念,又根據沖壓等造車技術的進步,結合新能源汽車空間大、加速快、更有科技感等特點大膽挑戰傳統,表達自我,勇于創新,將“自、信、在”等品牌精神完美體現在哪吒U、哪吒V等產品上。
從設計國賓車“紅旗”到如今為年輕人設計哪吒S獵裝車,方運舟對設計師常冰的要求只有四個字——“科技平權”。
紅旗CA7600J
哪吒S
在張勇、常冰等團隊努力下,哪吒汽車先后推出哪吒NO1(2018年)、哪吒U和哪吒V(2020年)、哪吒U Pro(2021年)、哪吒S(2022年)等多款暢銷車型。
還有技術帶頭人、CTO戴大力,畢業于燕山大學技術及儀器專業,在技術理論和實戰方面有豐富經驗。加入哪吒汽車團隊后,負責開發和引領哪吒汽車的技術戰略,主導了“山海平臺”的研發,帶領哪吒汽車在智能駕駛、電子電氣架構和新能源技術領域取得顯著進展。
……
這樣一支“汽車老兵”團隊,加上來自科技和互聯網等行業的新鮮血液,以及融合清華大學歐陽明高院士團隊在電池安全研究方面的成果,這是哪吒汽車能夠快速推出安全、舒適、智能的電動汽車產品,并在市場上站穩腳跟的重要原因。
2020年新冠疫情后,國家推行新能源汽車下鄉,改款的哪吒NO1成功入選。自此,拉開了哪吒汽車銷量高速增長的序幕。2021年,哪吒汽車全年累計銷量69674輛,同比增長362%;哪吒V以49646輛的銷量在2021年新勢力純電SUV中高居榜首。
2022年1月哪吒汽車第10萬臺量產車下線
靚麗的業績讓哪吒汽車被眾多巨頭和VC機構追捧:2021年10月和11月,哪吒汽車獲得D輪、D+輪投資,分別由網絡安全和AI龍頭企業360集團和動力電池“世界一哥”寧德時代領投,十多家資本跟投,總投資額達數十億元。2022年2月,哪吒汽車又獲D++輪投資,中國中車、深創投合計投資20億元。2022年,哪吒汽車居造車新勢力銷量榜首,共交付152073輛新車,同比增長118%。2023年8月29日,哪吒汽車宣布完成70億元交叉輪(Crossover輪)融資。
合眾汽車(哪吒汽車)融資一覽
數據來源:藍鯊硬科技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昔日的“丑小鴨”,靠著科學與實干,終于變成了白天鵝。
2023年9月,哪吒汽車與香港科技園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在香港成立國際總部。哪吒汽車成為香港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的重點合作對象。2024年6月,合眾汽車(哪吒汽車)向港交所提交招股書,如順利IPO,將成為蔚來、理想、小鵬、零跑汽車后第五家港股上市的中國智能電動汽車新勢力品牌,也是唯一一家由汽車人創辦并成功IPO的新勢力品牌。這是“創一代”方運舟的勝利。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 李家超&哪吒汽車創始人 方運舟
03
為世界人民造智能電動汽車
其實,合眾汽車(哪吒汽車)向港交所提交招股書,還有一個重要的布局:未來10年,“哪吒汽車要從 ‘中國的哪吒’,轉變為‘世界的NETA’,香港將是哪吒汽車全球擴張的重要支點。” 哪吒汽車產品研發中心助理總經理張祺在接受《南華早報》采訪時透露。
哪吒汽車要做世界的哪吒,信心來自于其海外業務的高速增長。2024年1-6月中國汽車品牌出口量排行榜中,?哪吒汽車以17687臺的出口量位列新能源汽車出口銷量榜單中新勢力品牌的第一名。
“做大眾化產品適合我們公司的基因。”方運舟近日在接受《經濟日報》專訪時透露,剛創業時公司起名為合眾汽車,一方面希望吸引更多汽車人共同創業,另一方面則蘊含著要為人民(大眾)造車的意思。
這始于方運舟“復興中華、騰飛世界”的野望。因此,哪吒汽車要成為全球知名的汽車品牌,必須像本文開頭提到的福特汽車一樣,將新時代的“T型車”——搭載了智能操作系統的高品價比智能電動汽車賣到全世界。
方運舟早在2013年就判斷,未來智能電動汽車會是最大的智能移動終端,人們移動的工作、旅行、生活、娛樂等都通過它實現。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先擁有大量的用戶和數據。“沒有用戶與數據,要想讓車子自我成長,自我迭代是假的。”方運舟說,數據量大的前提是用戶基數大,使用頻次高。這要求哪吒汽車賣得足夠多,口碑足夠好。
哪吒汽車2018年上市的第一款量產車哪吒NO1定價并不高(補貼后售價6-7萬元),2022年其銷售的主要是單價(補貼后)10萬元左右的高品價比“人民汽車”。為人民造車的定位讓其2022年榮登造車新勢力銷量第一寶座。
有人會說,擁有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應用等智能化能力的電動汽車不應該賣高價嗎?不應該!
PC時代,個人電腦讓歐美、中國等國家快速進入互聯網時代,但因其價格并不低,依然存在所謂的“數字鴻溝”。2010年后,小米、華為、OPPO、VIVO、傳音等中國品牌將智能手機的價格打到千元以下,直接帶動了全世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從美國到非洲,只需一部智能手機,農民、工人、服務員等普羅大眾都能隨時隨地享受人類文明成果。
中國擁有世界領先的三元鋰(2012年到2022年,三元鋰電池的能量提高了三倍,成本降了70%。)和磷酸鐵鋰動力電池技術,先進的電池管理系統,擁有全球最強的新能源汽車制造能力和最大的產能(據藍鯊硬科技不完全統計,產能超3000萬輛),擁有最多的工程師和領先的AI算力,完全有能力在全球普及智能電動汽車。
其實,進軍國際市場也是哪吒汽車避開國內新能源汽車殘酷價格戰的策略。
2021、2022年哪吒汽車靠高品價比的產品在國內市場勝出,但進入2024年,合資車、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品牌等在國內市場發起價格戰,哪吒汽車早早布局的海外市場成為更豐茂的“獵場”。
憑借早年跟中國各地政府打交道積累下的能力,哪吒汽車2021年11月即跟泰國國家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建立合作。2023年3月,哪吒汽車泰國工廠開建,這是哪吒汽車首個海外工廠。以泰國工廠為根據地,哪吒汽車進軍印尼、土耳其等市場。2023年9月,泰國市場累計交付突破1萬臺。哪吒汽車2024年將在50個國家建立500家海外銷售服務網點。2024年1-6月,哪吒汽車成為造車新勢力出海銷量第一品牌。
方運舟總結哪吒汽車出海的成功心得:1、不把出海當生意做,而把中國領先的電動汽車技術、供應鏈、制造能力帶給當地,“哪個國家不喜歡呢?”2、基于本地用戶的需求開發產品。“哪個國家的消費者要什么,我們滿足什么,或者跟它融合。”3、先跟對中國友好的國家做生意,比如泰國、印尼、馬來等。
方運舟透露,哪吒汽車將在全球市場持續推進本地化戰略,希望通過一車出海帶動全汽車產業鏈出海,做技術出海的先鋒。
當然,哪吒汽車發力海外,并不意味著不重視國內市場。“國內市場是根本。”方運舟說。在國內市場,哪吒汽車會適度參與內卷(不過度參與價格戰),通過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提高爆款單品的銷量,提升利潤率,同時做好技術底層驅動的智能化研發,因為那才能在未來和人工智能(AIGC等)頂層技術結合。
據統計,哪吒汽車研發投入總計120億元,研發投入占總營收達30%。其中,用于智能化(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軟件應用、智能操作系統等)研發投入達到30億元。即便企業經營陷入困境時,哪吒汽車也沒有減少研發投入。2023年,哪吒汽車發布了以5大“現貨技術”(而不是期貨畫餅)為首的浩智技術品牌2.0,為哪吒S、哪吒GT、哪吒U、哪吒AYA以及未來推出的車型提供持續而強大的智能化支持。哪吒汽車還成立了零部件公司—浩智科技智慧工廠,核心零部件實現自研自造,“技術尖貨”能快速落地為“科技現貨”。
基于深厚的技術積累,哪吒汽車推出了同級別中智能駕駛功能最全面的哪吒U,及山海平臺首款落地車型哪吒S。哪吒S全系標配了哪吒汽車全棧自研的NETA PILOT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并搭載了以高標準“天工造物”打造的天工電池,性能達到劃時代水準。
2023年,哪吒汽車國際銷售占比15%,2024年預計超過30%。借著哪吒汽車港股IPO的東風,“明年我們希望超過40%,2026-2027年超過50%。”方運舟說。屆時,哪吒汽車將真正成為一家國際化的智能汽車公司,成為世界的NETA。
04
尾聲
2024年6月,上海洋山港。一艘由中國設計建設的汽車運輸船停泊在港口,碼頭上停滿來自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NETA的車。這是出口到東南亞的新時代“T型車”——智能電動汽車。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洶涌大潮在中國各出口口岸涌動。
2023年,中國以491萬輛(新能源汽車出口120.3萬輛)超越日本的430萬輛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新能源汽車貢獻巨大——每三輛出口的汽車里就有一輛新能源汽車。
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新三樣”規模出口,讓“國車自運”成為趨勢。目前,汽車運輸船手持訂單中85%的在建新船由中國船廠建造。2024年上半年,中國造船業全球市場份額超60%,超越日、韓,遙遙領先。
站在洋山港碼頭,極目看向海的另一邊,筆者不禁豪情萬丈:當年在太平洋彼岸舍棄福特優厚待遇乘坐洋船回國造車的孟少農,當年從工作了10年的德國奧迪飛回國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換道超車”的萬鋼,你們看到了嗎?代表全球制造業頂尖水平的新能源汽車和造船業,中國現在都是第一。中國電動汽車的智能、電動、電池技術正隨著“跑動的車輪”,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