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①隆基綠能盤中最新市值約990億元。 在光伏晶硅主產業鏈中,已無千億市值公司,而在2022年,有超15家光伏上市企業的市值超過千億; ②造成光伏板塊市值大幅縮水的原因,與制造周期性有重要聯系。今年以來,多個環節價格縮水三成左右。
財聯社7月8日訊(記者 劉夢然)今日開盤,光伏板塊走低,隆基綠能午間收于13.11元/股,總市值993.46億元。Choice數據顯示,光伏概念板塊中,目前僅有陽光電源(300274.SZ)總市值為1216億元。陽光電源主營業務為儲能和逆變器相關。
這也意味著,隆基綠能市值跌破千億后,在光伏晶硅主產業鏈中,已無千億市值公司。隆基綠能在單晶硅片和電池組件環節出貨領先。2023年,公司硅片出貨125.42GW,同比增長47.45%,組件出貨67.52GW,同比增長44.40%。在今年3月下旬被陽光電源反超之前,隆基綠能一直是光伏板塊市值最高的企業。
憑借單晶對多晶的替代,隆基綠能“押”對了光伏上一輪技術變革路線,組件出貨量在2020年超過了當時組件出貨第一的晶科能源(688223.SH)。伴隨而來的是其市值“水漲船高”,2021年11月,其股價最高觸及72.55元/股,市值超過5000億元。
2022年是光伏板塊高光時刻,產業鏈各環節產量創下新高,行業總產值突破1.4萬億元,超15家上市企業的市值超過千億。隆基綠能、通威股份(600438.SH)、晶科能源、晶澳科技(002459.SZ)、天合光能(688599.SH)、TCL中環(002129.SZ)等都曾進入“千億俱樂部”。
此后不久,光伏板塊進入震蕩調整。Choice數據顯示,2021年11月至今,光伏概念板塊同期漲跌幅-66.17%。截至今日午間收盤,通威股份市值為762億元,晶科能源市值693億元,TCL中環、晶澳科技、天合光能市值均為300億元以上。
造成光伏板塊市值大幅縮水的原因,與制造周期性有重要聯系。當前,制造端各環節普遍進入過剩狀態,產業鏈價格跌至底部區間。去年10月,組件招投標價格跌破1元/W,雖然來自監管層面多次表態將強化有形的手對過剩產能干預,產能出清預期不斷加強,但從產業鏈價格表現看,價格拐點仍然未到。
到今年上半年,四個主要環節價格跌勢未止,硅料、硅片、電池和組件價格均縮水三成左右。以多晶硅環節為例,硅業分會消息稱,目前硅料價格已經脫離成本定價邏輯,企業全部處于虧損狀態,企業在保現金流的前提下采取各種措施最大化減少虧損。
業績方面,另一家組件龍頭晶澳科技日前披露業績預告,在一季度出現單季首虧后,上半年虧損幅度擴大:公司預計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8億-12億元,而上年同期凈利約為48億元;扣非凈利潤則虧損7.6億-11.6億元,上年同期扣非凈利約為52億元。
晶澳科技表示,上半年,公司雖充分發揮自身的全球市場營銷服務網絡優勢和品牌優勢,電池組件出貨量同比大幅增加,但光伏市場競爭加劇,光伏產品價格持續下跌,使得主營業務毛利大幅下降和存貨跌價準備大幅上升,導致凈利潤為負值。
機構報告認為,光伏行業“凜冬已至”。從多環節看,二季度經營層面壓力大于一季度,經營盈利最差的一個季度或將出現。分析指出,硅片、電池和光伏組件受成本和下游需求雙重影響,低價競標惡性競爭時有發生,各環節陷入低價競爭陷阱。
業內分析認為,只看當前行業現狀,現在的價格就是底部。一位頭部企業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產品價格回升取決于低效產能出清,但目前尚未看到明確的信號,硅料、硅片、電池或者組件,都有可能最先完成出清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