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①多家銀行密集發布公告開展個人結算賬戶非柜面支付限額調整工作。 ②銀行解釋,降低非柜面渠道的交易限額是加強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違法犯罪活動的工作要求。
財聯社7月5日訊 (記者 曹韻儀)7月5日,多家銀行密集發布公告,持續調整個人結算賬戶的非柜面渠道的支付限額。財聯社記者注意到,這是銀行繼清理睡眠賬戶、嚴格限制開戶后,對于賬戶安全的進一步推進。
業內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在過去幾年當中,其實已經不少銀行都對網上交易限額進行過相應的調整,主要還是來自于風險防范,對部分經常進行網上交易的或者是可疑交易的賬號進行適當的限額管理,這些都是為了進一步加強治理電信網絡詐騙違法犯罪活動的相關工作。
7月5日,中國銀行大連市分行、哈密市商業銀行烏魯木齊分行發布公告,表示動態調整個人結算賬戶非柜面渠道業務限額,涉及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網關支付、快捷支付、POS、ATM等渠道發起的賬戶付款業務。
具體而言,銀行將根據賬戶使用情況,按照“銀行賬戶功能與賬戶風險等級相匹配”的原則,差異化動態調整賬戶非柜面渠道業務限額。
7月4日,江蘇銀行常州分行、華夏銀行南寧分行等機構也發布相應通告,接連開展個人結算賬戶非柜面支付限額調整工作。對于下調原因,多家銀行在公告中解釋稱,降低非柜面渠道的交易限額是加強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違法犯罪活動的工作要求,也是防范資金遭受詐騙損失的必要手段等。
銀行業內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銀行會通過客戶此前理財、基金、貴金屬投資等交易活動,還有信用卡還款金額等活動,評估賬戶的限額等級。”
“線上業務限額過大,對于少數大額轉賬、支付及交易能帶來便利,但萬一客戶遭遇‘釣魚網站’,可能面臨大額資金財產損失風險。下調限額能有效降低潛在風險,保障客戶賬戶和資金安全,防范釣魚網站與電信詐騙。”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財聯社記者表示。
“在過去幾年當中,其實已經不少銀行都對網上交易限額進行過相應的調整。主要還是風險防范,對部分經常進行網上交易的或者是可疑交易的賬號進行適當的限額管理,有助于降低客戶的風險,同時也降低銀行自身的合規風險。”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
此舉意味著繼清理睡眠賬戶、嚴格限制開戶后,銀行“斷卡”行動的持續推進。財聯社記者還注意到,近期金融機構對于賬戶安全格外重視,比如交通銀行在7月4日發布關于開展睡眠借記卡清理工作,7月起還有多家銀行停止手機銀行中ATM掃碼取款業務,交通銀行、農業銀行、中信銀行等還調整了無卡取款的預約服務。
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表示,銀行調整賬戶限額,與此前清理睡眠賬戶等動作一脈相承,均為強化賬戶管理及金融風險防護網的具體表現,在電信詐騙案件高發的當下,有助于提升合規性,避免賬戶被不法分子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