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阿里云不能承受之重
文?|?魏強
7月2日,“小紅書崩了”、“B站崩了”等話題登上了熱搜。
據第一財經、財聯社等報道,7月2日,用戶在B站App無法使用瀏覽歷史關注等內容,消息界面、更新界面、客服界面均不可用,用戶也無法評論和發彈幕,視頻評論區和用戶(UP主)主頁都無法加載。有網友反映,小紅書內容無法刷新。
7月2日中午,阿里云客戶服務中心宣布:北京時間2024年07月02日10:04,阿里云監控發現上海地域可用區N網絡訪問出現異常,經阿里云工程師緊急介入處理后,于10:35完成網絡切流調度后,10:42訪問異常問題恢復。若有任何問題,請隨時聯系。
上一次阿里云出現規模故障,還在半年多以前。
據南方都市報等報道,2023年11月12日,2023年雙十一剛落下帷幕,阿里云出現大面積故障,導致阿里系App(小寫)全線“崩”了,涉及到阿里云盤、淘寶、咸魚、釘釘、語雀等等產品。阿里云官網通告顯示,故障開始于11月12日傍晚,持續時長約3個半小時。
此次故障,受影響地域包括:華北2 (北京)、華北6 (烏蘭察布)、 華北1 (青島)、華東2(上海)、華南2(河源)、華北3(張家口)、中國香港、印度(孟買)、美國(硅谷)、華南1(深圳)、英國(倫敦)、韓國(首爾)、日本(東京)、阿聯酉(迪拜)、西南1 (成都)、華南3 (廣州)、新加坡、澳大利亞 (悉尼)、馬來西亞(吉隆坡)、 華北5 (呼和浩特)、 印度尼西亞(雅加達)、美國 (弗吉尼亞)、菲律賓 (馬尼拉)、泰國(曼谷)、華東1(杭州)、華南1金融云。故障影響了計算、容器、存儲、網絡與CDN、安全、中間件、數據庫、大數據計算、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媒體服務、企業服務與云通信、物聯網、開發工具、遷移與運維管理等產品線內的上百個產品及服務。
這不是阿里云第一次出現規模故障。
2022年12月18日,阿里云香港機房制冷設備故障,導致多個香港及澳門的站點受到影響,宕機時間超過10個小時。此次故障后,張建峰不再擔任阿里云智能總裁。2022年12月29日,時任阿里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的張勇親自接兼任管阿里云智能總裁,打算將其單獨分拆,融資上市。業內人士李利(化名)透露,張勇接手后,試圖通過裁員等方式提高利潤,2023年5月,阿里云進行人員優化,比例達7%。但張勇的這些措施對阿里云的“頹勢”無能為力,更別提單獨上市了,否則他也不會離開阿里集團。2023年9月,張勇正式將阿里云交棒給阿里集團新任CEO吳泳銘,正式退休。
01
營收增速和市場份額雙下跌
小紅書、B站出現“崩了”故障,會否讓這兩個明星公司尋找新的云合作伙伴?不得而知。但如有變化,則對目前營收增速放緩、市場份額下滑的阿里云不是什么好消息。
5月14日,阿里集團發布2023-2024財年財報,顯示阿里云2023-2024財年營收為1063.74億元(約147.33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1034.97億元增長3%。阿里云2024年第一季度營收為255.95億元(35.45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247.42億元增長3%。無論是2024年財年的營收,還是2024年第一季度的營收,增速都只有3%,低于2022-2023財年的3.5%。
IDC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阿里云以47.6%的市場份額高居第一,幾乎占據了一半的公有云IaaS市場。2018年下半年,阿里云在公有云IaaS+PaaS市場占比依然高達42.7%。2019-2022年財年,阿里云的營收增速分別為84%、62%、50%、23%。
2022和2023財年,阿里云的營收增速可以說是斷崖式下跌。
阿里云營收增速下滑跟其IaaS+PaaS市場受到三大運營商為代表的云服務商的競爭有關。
2024年1 月 19 日,IDC 發布了《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23 年第三季度)跟蹤》報告:2023 年中國公有云(IaaS+PaaS)市場規模為 535.66 億元,2022 年第三季度為 463.56 億元,同比增加 72.1 億元。阿里云市場份額 26.7%,同比驟減 5.8%;收入 142.94 億,同比減少 5.1%。
IDC發布的《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22下半年)跟蹤》報告顯示,2022年下半年,阿里云市場份額為31.9%,與2021年上半年相比增減少4.8%。
阿里云的市場份額主要被天翼云、移動云等運營商云搶奪。2022年,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的財報顯示,其云業務收入增速分別為107.5%、108.1%、121%。據財報統計,2023年,三大運營商云業務總營收達到2315億元,天翼云972億元、移動云833億元、聯通云510億元。天翼云營收已逼近阿里云。原因是,天翼云既有超200萬行業客戶,政企客戶又是其優勢——天翼云2023年政企客戶數同比增加35.3%。
為了挽回頹勢,守住市場份額,2024年2月29日,阿里云公布史上最大力度的降價(一年內的第四次),云產品官網售價全線下調,平均降價幅度超過20%,最高降幅達55%。降價涉及100多款產品、500多個產品規格。云服務器ECS最高降36%、對象存儲OSS最高降55%、云數據庫RDS最高降40%,這三項都是用戶使用頻率最高的核心產品。
當然,阿里云全面下調產品和服務價格,也跟其戰略上要搶奪大模型風口市場有關。自2023年中國全面進入大模型時代,云平臺成為大模型的底層算力平臺。阿里云和騰訊云一樣,在原來肥美的政企市場受到來自天翼云等運營商云服務商的挑戰,需要有新的增長曲線,大模型成為千行百業的基礎設施,每個企業都會用大模型重構自己的業務,非常吃算力,是個不錯的選擇。
現在,阿里云的CEO是吳泳銘,他能不但停下了阿里云單獨分拆上市的計劃,而且打通阿里集團的資源,比如釘釘、淘天等,保住阿里云公有云的基本盤,同時通過阿里戰投的方式,投資甚至控股了月之暗面等大模型獨角獸企業,讓阿里云在大模型時代實現“智能算力”頭部服務平臺的卡位。
02
小結
小紅書和B站都是中國當下活躍用戶、營收都不錯的少數互聯網平臺。2023年第四季度,B站日均活躍用戶超1億,用戶日均使用時長超95分鐘。2023年,B站營收225億元。小紅書2023年月活用戶達3.12億,2023年營收為37億美元,較2022年的20億美元增長85%,凈利潤為5億美元。阿里云在市場份額、營收增速雙下滑的當下,在不惜規模降價搶奪大模型時代機遇的關鍵時刻,實在不能在如此重要的兩個客戶服務上“馬失前蹄啊”,不然其后果將難以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