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2024陸家嘴論壇這一金融界的頂級論壇在上海舉辦,“耐心資本”再次成為討論的焦點。
圍繞壯大耐心資本,證監會、金融監管總局、外匯管理局等紛紛亮出了具體舉措。
此前,4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部署“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時,提出要積極發展風險投資,壯大耐心資本。這也是“耐心資本”首次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被提及。
“耐心資本”這一新提法引發熱議,其實,要求中的“風險投資”同樣值得關注。
讀懂相關要求,我們還要從“獨角獸”談起。
01
風險投資與獨角獸之問
“我們的獨角獸企業新增數下降的主因是什么?”
5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省濟南市主持召開企業和專家座談會。聽到關于創新與投資的發言,總書記追問了這樣一個問題。
獨角獸企業,一般指成立時間不超過10年,且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未上市創業公司。它們就像神話中的獨角獸一樣珍貴,擁有獨特的競爭優勢和市場潛力,被看作科技創新的領跑者和經濟增長的風向標。
中國獨角獸企業數量位居全球第二,然而,過去一年僅新增15家。
獨角獸企業新增數下降,并非中國獨有的問題,這與全球經濟周期等都息息相關。
造成中國新增獨角獸企業數量下降的原因頗為復雜,風險投資不足是其中之一。
風險投資,大家并不陌生,在國內,它和創業投資是同一個概念。
創業投資對于孵化獨角獸企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不僅是給錢這么簡單,還可以為企業提供戰略設計、管理培訓、人才服務等一系列專業化的增值服務,就好像一個專業管家,可以幫助企業更好成長。
我國創投市場不夠成熟這塊短板,很快就被注意到了。
在2023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4月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等多個重要會議和文件中,創業投資和風險投資被多次提及,可見重視。日前,國務院辦公廳還專門印發《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將于今年7月在京召開的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將謀劃中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大計。而5月23日在山東省濟南市召開的企業和專家座談會,就是要開門問策,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做準備。
在這場重要的座談會上,“發展風險投資”是討論的主題之一,相關代表作了發言。這釋放出這一領域改革的重要信息,值得期待。
02
耐心資本與新質生產力
提出“壯大耐心資本”的要求,傳遞出一層信息,當前的創投市場,耐心資本還不足。
有業內人士認為,當前風險投資規模相對有限,且主要聚焦于已經成熟的科技企業,科創型中小企業急需耐心資本加以扶持。也有研究機構指出,當前我國存在資金“苦樂不均”“錢多本少”“耐心資本不足”等問題。
“耐心資本”,名字形象直白,顧名思義,這種資本不急于一時,更看重長期的價值。
但要更深入地理解耐心資本,還要從發展新質生產力這個背景出發。
發展新質生產力,離不開原創性、顛覆性、革命性的科技創新,可是這種創新要出成果,往往要經過漫長的過程,甚至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企業要全身心投入創新,沒有后顧之憂,就離不開資金的長期陪跑和支持。
資本的脾氣是多樣的。有的脾氣比較急、只看重眼前、喜歡“快進快出”,短期內看不到成果就想轉身離開,這樣的資本顯然不適合發展新質生產力。
耐心資本則是創新的好伴侶。耐心資本不是僅僅關注企業的短期收益狀況,而是著眼長遠,綜合考慮企業的技術創新、領先優勢、商業模式等非財務指標,看重企業的發展潛力,更注重長期收益回報,可承受較高風險。
通過幾個新質生產力和耐心資本相伴而行的生動案例,大家會對此有更深刻的理解。
近幾年,我國商業航天迅猛發展,它不僅有著廣闊的商業前景,對我國奪取未來空天話語權也大有助力。
然而,要“上天”的商業航天,投資需求也是天文數字。比如,國內一商業航天公司自研的火箭發動機,從立項到裝機,需要歷時四五年,花費數億元。不僅如此,該型號火箭還先后經歷了兩次發射失利。
面對等待和波折,投資者耐得下心,積極幫助企業解決困難。2023年,該型號火箭成功發射。瞄準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方向,做時間的朋友,耐心資本終有收獲。
情況類似的,還有人形機器人行業。
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為繼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后的顛覆性產品。然而一臺人形機器人包含數千個零部件,涉及各種尖端技術,堪稱人類生產制造的最先進硬件之一,需要大量的研發投入。
過去十多年來,人形機器人產業不斷摸索、逐漸“進化”,耐心資本一路長情陪伴。這兩年,人形機器人產業終于走到了從實驗室到商業化轉化的關鍵階段。
當然,我們也要認識到,原創性、顛覆性的科技創新活動,創新成果的不確定性更強,投向這些領域的風險投資自然也要承擔更高的風險。誰也無法保證,播下的某一粒種子一定可以開花結果。
但從整體上看,投資者在開展投資時,聚焦新質生產力,錨定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或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這些正確的方向,堅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持續耕耘、耐心等待,一定會有所收獲。
03
如何壯大耐心資本?
壯大耐心資本,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市場、投資機構等多方協同。
在前幾天舉辦的2024陸家嘴論壇上,各有關部門就紛紛帶來具體舉措——
證監會表示,要順著基金的募集、投資、管理到退出這一整個鏈條,優化支持政策。
金融監管總局表示,要加快健全涵蓋科技企業全生命周期的保險產品體系。
外匯管理局表示,正在修訂相關資金管理規定,讓我國市場更開放,吸引更多外資,支持壯大耐心資本。
今年4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新“國九條”),日前印發的《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也都有圍繞長期投資的具體政策。
壯大耐心資本,專家紛紛建言獻策,國內不少地方已開始探索方式和路徑。經過梳理,至少要做好以下多方面工作。
首先,要培育耐心理念?!澳托馁Y本”其實是一種擬人化的表達?!澳托摹边@個要求,實際上是給投資者提的。要通過設置長期考核機制等方式,引導投資者樹牢理性投資、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理念,更好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穩健審慎,不急功近利。
同時,要營造耐心環境。一方面,要為耐心資本提供更加公平、透明和有序的市場環境。另一方面,要圍繞“募投管退”全鏈條優化支持政策,進一步優化政策環境。
還有一個關鍵點,就是要擴寬耐心資本來源,也就是積極創造條件吸引更多中長期資金進入資本市場。社?;?、養老金、企業年金等是資本市場最為重要的耐心資本,需要制定和完善相關制度,加強監管和風險控制,確保這些長期資本的安全穩健運行。
還有專家建議,要加強國家主權基金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我國已設立國家“芯片大基金”,支持芯片行業研發突破。未來,應科學設立更多產業發展基金,營造政府領投、機構跟投的氛圍。
此外,在建立長期投資評價體系、培育長期機構投資者等多方面,都需要持續發力。
方向明確,多方發力,積極發展風險投資,壯大耐心資本,發揮好金融在科技產業創新發展中的“催化劑”作用,促進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將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