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①中植銷售基金旗下400多億標類資產“脫系”成功; ②多家券商角逐這一優質資產,華源證券成功摘得; ③助力監管化解風險、夯實自身業務,華源證券可謂一舉兩得。
財聯社5月23日訊(記者 閆軍)“中植系”風險處置又平穩落下一子。
財聯社記者獲悉,作為中植集團旗下的基金銷售平臺,中植基金銷售有限公司存續規模400多億元的標類資產,即相關公募與私募產品,已“脫系”成功,由華源證券通過招標形式競購。
外延式并購一直被視為彎道超車,較快實現突圍的最優模式。對華源證券也是如此,武漢金控集團接手九州證券成為實控人后,在推動戰略重構、團隊重塑、業務再造等多個維度上一直加緊發力,此次若成功拿下中植基金,意味著在財富管理業務上“插上翅膀”,在當下行業獲客難、獲客貴的大背景下難能可貴。
財聯社記者還了解到,此次參與投標的,至少還包括粵開證券、東海證券等若干家券商,經過激烈角逐,最終花落華源證券。5月16日,粵開證券曾公告《關于收購基金銷售公司標類資產項目的議案》,審議議案的收購標的正是該基金銷售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競標標的為中植基金的標類資產,不包含非標資產。由于中植集團出險,根據監管“去中植化”要求,中植基金銷售有限公司擬出售其標準化產品類資產(含業務、系統、員工、客戶、18家機構等)。由于中植基金一直保持正常運營,每個月仍有約4億元的產品代銷能力,并仍然保持在盈利狀態,這也是中植旗下的相對優質資產。
成功脫系,中植基金為中植集團旗下優質資產
作為與基金相關的業務板塊,中植基金為基金銷售公司,中植系旗下公募牌照為中融基金,早在2023年2月7日被國聯證券收購,并于當年8月更名為國聯基金。
此次“去中植化”的資產為中植基金旗下標類資產。公開資料顯示,北京中植基金銷售有限公司是中植集團旗下產品銷售平臺,由中植企業集團原四家獨立基金銷售公司整合設立,由北京恒天明澤基金銷售有限公司于2022年1月更名注冊,主要從事公募基金及私募證券基金銷售業務,注冊資本金3.5億元。
中植集團出險前,權益類產品的銷售能力良好。在2023年7月中植集團出險后,因品牌受傷及人員流出,總體銷售能力受到較大影響。目前,中植基金標類資產存續規模400多億元,其中主要為私募證券基金產品,非貨保有客戶數5.3萬戶,持倉客戶中100萬及以上非貨持倉客戶數近1.7萬戶。
證監會最新披露的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銷售機構名錄顯示,截至4月底,市場上有403家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銷售機構,包括101家獨立基金銷售機構、98家券商、77家城商行、41家農商行、31家期貨公司、18家全國性商業銀行、12家在華外資法人銀行。
中植基金在全市場機構排名方面,公募基金存續規模在2023年4季度排名第68位,私募證券基金存續規模預估排名前10位。
根據監管“去中植化”要求,中植基金擬出售其標準化產品類資產(含業務、系統、員工、客戶、18家機構等)。盡管中植集團出險,但中植基金一直保持正常運營,并仍然保持在盈利狀態。因此,從去年以來,有多家證券公司參與中植基金組織的投標。
收購中標,讓華源證券財富管理“插上翅膀”
據悉,中植基金的轉讓也獲得監管的關注,轉讓標的均為標準化權益類產品,不含非標債權、股權類產品,法律關系較為簡單,這也是華源證券積極謀求收購的重要原因。
在業內人士看來,此次收購一方面是落實國家和監管部門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有關要求,中植系旗下優質資產自此“脫系”成功,平穩實現風險化解;另一方面,華源證券通過收購,盤活資產,成為發力財富管理的有益補充。
對于華源證券而言,有400多億的標類資產并入公司財富管理,不僅可迅速做大存量財富管理規模,也能牽引聯動投資銀行、資產管理、賣方研究、一二級市場投資等業務。
首先,從華源證券歷史來看,經紀業務基礎較為薄弱,完成本次收購后,華源證券的客戶資產規模將從目前的185億元直接提升至將近600億元,高凈值客戶數量實現快速躍升。在當前行業獲客難、獲客貴的大背景下難能可貴。
其次,除了業務、客戶資產等,華源證券此次收購還包括中植基金的員工、系統。如能進展順利,完成本次收購后,意味著華源證券將直接引入一支相對完整成熟的財富管理隊伍,公司銷售和投顧能力將實現快速提升。
另外,中植基金在科技層面有多年的技術沉淀,擁有20多年持續開發的銷售管理系統,自主研發的客戶端APP及后臺管理系統,接管后有助于華源證券金融科技賦能財富管理水平的提升。
最后,在賦能其他業務方面,完成本次收購后,華源證券所引入的資產、客戶、人員除繼續進行傳統基金代銷外,還能依托券商多牌照發力,探索新的增長空間。
動作頻頻,華源證券籌謀區域型券商突圍之策
自2023年1月19日武漢金控集團接手九鼎集團轉讓的股權,成為實際控制人后,華源證券一直動作頻頻。目前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由武漢金控黨委書記、董事長梅林兼任;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由原長江證券總裁鄧暉出任。
華源證券相關負責人介紹稱,自成為武漢市屬國資券商以來,公司不斷加大投入力度,推動戰略重構、團隊重塑、業務再造,實現多個維度發力。
去年以來,華源證券陸續發力或重啟財富、資管、投資、投行、研究等業務,特別是逆勢布局研究業務,吸引新財富白金分析師劉曉寧等人加盟,曾引發行業的廣泛關注。在各項舉措動作推出后,華源證券的聲譽、造血能力和抗風險能力有所提升。
區域型券商如何真正突圍?監管已在重要文件中給出“施工圖”。
3月15日,證監會發布《關于加強證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監管加快推進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意見(試行)》。該文件被譽為“一流投行施工圖”,其中明確指出,鼓勵中小機構差異化發展、特色化經營,結合股東特點、區域優勢、人才儲備等資源稟賦和專業能力做精做細。
去年底,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嚴格中小金融機構準入標準和監管要求,立足當地開展特色化經營”,對區域型券商的定位和發展方向提出了明確要求。
作為武漢金控集團旗下的重要金融機構,華源證券在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等方面或被寄予厚望。走好差異化、特色化的發展之路,華源證券還有哪些突圍動作,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