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①近日,又有多家企業撤回材料終止IPO。其中,有兩家因“掏空式分紅”之疑而終止; ②這兩家公司分別是紅東方、捷翼科技; ③前腳大額分紅,后腳募資補流成了這兩家企業的共同操作。
財聯社4月26日訊(記者 肖斐歆)擬IPO企業前腳大額分紅,后腳募資還債或補流這類“清倉+透支”式分紅,一直是監管高度關注的情形。
3月15日,證監會連發四大重磅政策。其中,《關于嚴把發行上市準入關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試行)》中明確提出,要嚴密關注擬上市企業是否存在上市前突擊清倉式分紅等情形,嚴防嚴查,并實行負責清單式管理。
近日,又有多家企業撤回材料終止IPO。其中,有兩起因“掏空式分紅”之疑而終止的IPO項目引發了記者的關注,分別是由中泰證券保薦的紅東方和國泰君安證券保薦的捷翼科技。
紅東方曾下調2億募資額
4月23日,北交所官網更新了披露文件,決定終止對紅東方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審核的決定。
從時間線梳理,2023年9月1日,紅東方提交的公開發行申請文件被北交所受理。2024年3月27日,紅東方向北交所申請撤回上市申請文件。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紅東方的IPO之程就被劃上了句號,背后有何原因?
早在去年12月,北交所就在公告中提到,紅東方因媒體關注事項仍需進一步落實申請中止審核,北交所決定中止其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的審核。這也是自北交所開板以來,首例被監管公示“因媒體關注事項”而被終止審核的IPO項目。
紅東方主要從事農藥原藥及制劑、精細化工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草甘膦原藥,是一家擁有產業鏈一體化優勢的草甘膦生產企業。此次IPO,公司的保薦機構為中泰證券。
作為一家北交所“巨無霸”公司,紅東方原先擬募資12.91億元。但基于對“公司整體經營發展戰略”的考慮,紅東方將募資額調減至了10.91億元。從調整后的公告來看,這2億元的調減來自于“補充流動資金”一項。
從財務指標來看,公司補充流動資金的用途似乎并不合理,也缺乏必要性。2020年至2022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92億元、11.29億元、19.15億元;同期歸母凈利潤分別為6015.57萬元、3.42億元、7.35億元。而2023上半年,紅東方的財務數據出現大幅下滑,公司的營業收入為7.12億元,同比下降37.84%;同期扣非歸母凈利潤1.29億元,同比下降71.95%。
但令人費解的是,在營收利潤雙降的情況下,紅東方的大額分紅卻沒有停止。據統計,紅東方在IPO前夕存在兩次突擊大額分紅,高達8.2億元,成為北交所在審IPO企業里分紅最多的企業。2022年9月,紅東方分紅4.61億元,公司全年凈利潤為7.46億元;2023年5月,紅東方分紅3.59億元,而公司上半年的凈利潤僅為1.37億元。
如果說2022年9月的分紅是公司經營業績表現良好的情況下回饋股東,給予投資者信心的一種表現。那在2023上半年紅東方財務數據出現大幅下滑的情況下,分紅額遠超凈利潤這一行為很難得到合理解釋。且這兩次大額分紅時間間隔較短,不到一年。
這些分紅額最終都流入了哪些股東的腰包?在股權穿透后,記者發現,韓根生和于紅霞夫婦分別直接持有紅東方25.54%和23.58%的股權。同時,兩人還通過100%控股紅東方生態,持有紅東方48.96%的股權。這意味著韓根生和于紅霞夫婦共持有紅東方98.07%的股權,大部分紅額都進入了兩名實控人的口袋。
在北交所的問詢函中,也可以看到北交所就大額分紅背景下補充流動資金的合理性產生了質疑,要求發行人結合報告期末賬面貨幣資金的情況,報告期各期分紅情況、大額理財產品支出情況,生產經營計劃、營運資金需求以及資金需求的測算過程與依據,說明補充流動資金及資金規模的必要性、合理性。
從紅東方調減IPO募資額,將募投資金補充流動性一項悄悄刪除這一舉動中,也能看出公司對該問詢做出了實質的回答。
捷翼科技先借錢分紅再募資補流?
4月24日,上交所決定終止對捷翼科技的發行上市審核,原因系發行人及保薦人國泰君安撤回發行上市申請。
捷翼科技是一家主要從事汽車電連接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自低壓線束不斷拓展至高壓線束、智能充電系統等的公司。此次IPO擬登陸滬主板,募資12億元。從募資用途來看,8.4億元用于電子電器網絡連接系統建設項目,3.6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從財務數據和實控人持股情況來看,不難發現捷翼科技存在掏空式分紅之疑。2020年至2022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3.75億元、11.33億元、12.68億元,同期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87億元、3.33億元、1.99億元。而2021年、2022年,公司進行了兩筆大額分紅,分紅數分別為4.8億元和2.98億元,均超過了當期歸母凈利潤,似有些不合常理。
股權結構方面,捷翼科技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業,公司實控人周立新、王超母子,直接及間接合計控制公司股權比例為100%,這意味著分紅額基本全數流入了這兩名實控人的腰包。
除此之外,捷翼科技的負債總額卻在不斷上升。2020年至2022年,公司的負債總額分別為2.97億元、3.6億元及10.15億元。負債中的主要部分為流動負債,由短期借款、應付票據、應付賬款和其他應付款構成。在2022年現金分紅后,年末公司的有息負債為4.3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了1389.65%。其中,短期借款從無到3.31億元。
對此,捷翼科技聲稱,由于報告期內產能持續擴張、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導致公司營運資金需求量相應增大,短期借款余額相應增長。在營運資金出現缺口需要舉債的情況下,公司卻仍進行大手筆分紅,這顯然觸及了市場輿情的敏感點。
有投資者表示,先借錢分紅再上市補流,這樣的募資是否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