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①目前OMO+MLF超額續作即可較好的對沖當前流動性擾動因素,保持流動性在合理充裕水平 ②綜合官方制造業PMI指數及物價走勢,一季度MLF利率下調的可能性仍然較大
財聯社1月15日訊 (記者 曹韻儀)市場預期的1月降息落空。今日是開年后首個MLF利率操作的時間點,本月MLF到期量為7790億元,超額續做2160億元,充分滿足了金融機構需求。
此前,存款利率新一輪調降為MLF降息打開空間,市場對1月降息的預期漸濃。但目前市場利率整體處于合理區間,政策的主要考量在“量”而不在價格。從政策面而言,隨著2023年12月3500億新增PSL推進"三大工程、增發1萬億國債資金全面投放使用,也需觀察對年初宏觀經濟運行的提振效果。
專家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市場預期的降息落空,但后續仍可期待,短期內降息預期落空,可能意味著后續降息預期將強化,預計一季度MLF利率下調的可能性仍然較大。降準也仍在政策工具箱內,歷史規律顯示,當MLF余額超過5萬億元時,央行降準概率會相應增大,參考往年頻次,預計降準時點大概率落在3-4月
MLF加量續作 央行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
此前,存款利率新一輪調降為MLF降息打開空間,12月CPI同比漲幅維持低位,偏低的物價水平對實際利率造成一定壓力,因此市場認為,2024年1月降息的必要性進一步提升。
今日,人民銀行開展890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和995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利率均維持不變。由于本月MLF到期量為7790億元,央行在1月的MLF續做中凈投放了2160億元。
Wind數據顯示,2024年1月MLF到期量為7790億元,2月和3月分別為4990億元和4810億元。從整個一季度來看,MLF到期量仍處于偏高水平。
“伴隨年初信貸投放和財政資金支出加快,經濟修復力度會進一步增強,短期內降息的緊迫性不高。同時,考慮到年初貸款重定價等因素影響,銀行息差仍面臨較大收窄壓力,自發驅動MLF-LPR降息的內在動力較弱。”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對財聯社記者表示。
光大銀行宏觀市場金融分析員周茂華對財聯社記者表示,目前政策的主要在量而不再價格。一方面,近期公布數據整體反映,我國經濟延續修復態勢,12月金融數據平穩收官,全年新增貸款適度增長,反映目前市場利率整體處于合理區間。
“另一方面,目前看,年初銀行積極推動寬信用,政府債券發行及短期資金面擾動因素較多,市場對流動性需求相對大一些。”周茂華指出。
此外,還有專家指出,隨著2023年12月3500億新增PSL推進"三大工程、增發1萬億國債資金全面投放使用,政策面正在觀察這些加碼措施對年初宏觀經濟運行的提振效果,能否擴大有效需求等。
鑒于1月是銀行“開門紅”信貸投放的發力月份,將加大超儲消耗,同時1月財政因素疊加,對資金面也有一定的擾動,這些都是央行超額續作背后考慮的因素。2024年一季度已進入穩增長關鍵階段,MLF加量續作有助于增加銀行體系中長期流動性。
溫彬指出,MLF超額續作,有助于增強銀行體系資金的穩定性,引導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雖然今年1月信貸“開門紅”力度或同比減弱,1月新增貸款投放內生動力仍強,將對超儲形成一定消耗。開年以來,票據利率快速震蕩攀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信貸投放力度不弱。
“央行加大MLF資金凈投放,意在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實體經濟薄弱環節與重點領域支持。有助于提振市場對經濟復蘇信心,同時,結構工具有助于提升政策實施精準質效,促進信貸均衡投放。”周茂華指出。
降準降息仍在政策工具箱內
多位專家認為,開年MLF操作利率“按兵不動”,短期內仍有降息降準可能。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1月MLF操作利率“按兵不動”,或顯示政策面仍在觀察前期穩增長措施效果,一季度MLF操作利率仍有下調可能。
“首先,這將釋放穩增長政策前置發力的清晰信號,提振市場信心。其次,MLF利率下調會帶動LPR報價聯動調整,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激發市場需求,有助于扭轉2023年四季度以來經濟修復勢頭穩中偏弱的局面。”王青補充。
周茂華也指出,預計后續降息、降準、結構工具仍在工具箱。當前國內有效需求不足仍是主要矛盾,國內有動力進一降低消費、投資成本,改善經營主體盈利情況,增強獲得感,激發微觀主體活力,促進就業和內循環。在貨幣政策方面,國內也需要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為政府債券發行營造有利環境,避免市場利率過度波動。
更重要的是,MLF利率下調引導居民房貸利率下行,進而推動房地產行業盡快實現軟著陸。王青指出,后者是當前宏觀經濟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他預計,綜合官方制造業PMI指數及物價走勢,一季度MLF利率下調的可能性仍然較大。”
國盛證券固收團隊表示,短期內降息預期落空,可能意味著后續降息預期將強化,而且遲滯的降息可能需要更大的幅度。
在降準的概率上,王青指出,截至本月,MLF余額已達72910億元。歷史規律顯示,當MLF余額超過5萬億元時,央行降準概率會相應增大。
溫彬則認為,未來降準降息皆有可能。“在一季度信貸和財政雙發力后,若高頻經濟指標讀數持續走弱,不排除后續降息概率有所上升。參考往年頻次,預計降準時點大概率落在3-4月,同上一次間隔時長在6個月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