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①月初資金需求相對較弱,繳稅漏出、現金漏出等不利影響都要在1月中下旬才會逐步顯現,資金面最大的擾動來源于逆回購到期。 ②預計春節前現金走款在1萬億元以上,央行將通過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進行對沖。
財聯社1月2日訊 (記者 曹韻儀)今日央行開展逆回購操作,本周共有26640億元央行逆回購到期,且由于節假日因素,1月2日當天到期回籠量達10060億元。
跨元旦后的月初資金面寬松,逆回購到期成為流動性最大擾動。多位專家對財聯社記者表示,1月中旬繳稅漏出、現金漏出等不利影響逐步顯現,稅期和跨春節時點的流動性波動需要關注。市場預計,央行將通過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進行對沖。
月初資金面寬松 逆回購到期是最大擾動
“央行節后公開市場操作實現資金凈回籠,符合以往央行操作慣例,合理回收短期‘過剩’資金,以平穩資金面,避免過度寬松流動性引發機構潛在非理性加杠桿行為。”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說。
今日,央行開展137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為1.8%,繼續呵護資金面。市場從央行現有態度判斷,預設資金面在24年1月初延續寬松為基準情形。
跨年后,資金面最大的擾動來源于逆回購到期。本周逆回購到期量較大,周一10060億元逆回購到期,全周共有26640億元7天和14天期逆回購到期,其中,周二至周五分別有10060億、5720億、6000億、4860億逆回購到期。
“考慮月初資金需求相對較弱,繳稅漏出、現金漏出等不利影響都要在24年1月中下旬才會逐步顯現,資金面最大的擾動來源于逆回購到期。” 信達固收表示。
政府債務發行是資金面擾動的重大因素,但跨年首周迎來政府債發行的空窗期,地方債和國債均無發行計劃。從歷史數據看,國債發行的節奏也是“前低后高”。政府債周度凈繳款降至-12億元,前一周為1684億元,對資金面不造成干擾。此外,此前年末時節,央行充分呵護流動性,因此1月初資金面進一步轉松。
周茂華對財聯社記者表示,預計流動性有望繼續合理充裕,主要是偏積極宏觀政策,央行應對短期流動性波動工具較多及央行呵護資金面等。
“不過,如果大量逆回購迅速回籠,央行不進行對沖,資金面寬松的窗口期可能縮短。”廣發固收劉郁團隊認為。
除此之外,信貸投放以及銀行開門紅對資金面的影響也需要量,或將對流動性有一定消耗。據國海固收團隊數據預測,假設2024年1-2月需繳準存款繼續維持這一增速,由此帶來6683億元法定準備金需求,消耗相應超儲。可以看到,由于年初銀行信貸投放規模通常較高(信貸開門紅),信貸投放消耗超儲規模不小。
本月央行動作備受關注
受去年12月存款利率調降的影響,以往政策利率調整的傳導機制被打破,1月份MLF利率是否會跟隨下降備受關注。在央行操作打破操作規律的背景下,資金面的不確定性也較大,央行是否會繼續維穩資金面?市場認為,未來流動性仍有缺口,央行會加大公開市場操作,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資金面仍可能存在一定波動,主要是年初重要節日,銀行金融機構積極推動寬信用,政府債券發行等方面影響疊加,可能繼續對短期資金面構成擾動。”周茂華對財聯社記者表示。
從歷年元旦至春節前后的流動性來看,元旦后流動性轉松,但隨后1月稅期和春節前時點資金面波動可能較大。“1月為繳稅大月,且春節前后財政支出節奏的波動較大,可能對資金面形成擾動。”興業宏觀研究以2021年1月稅期舉例,當時資金面的緊張從稅期持續到1月末。
市場認為,1月降準預期漸濃,但即使降準落地仍需央行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后續央行將靈活操作,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
興業宏觀認為, 1月政府債凈融資規模在6000億元左右,疊加1月為繳稅大月,春節前后財政支出節奏的波動較大,可能對流動性形成擾動。按往年規律推算,預計春節前現金走款在1萬億元以上,預計央行將通過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進行對沖。”
國海固收認為,央行釋放長期資金,彌補長期流動性缺口的可能性較大。“不過參考往期案例,若僅降準0.25%,釋放長期資金6000億元左右,不足以完全對沖銀行間資金缺口,仍需要央行OMO操作予以對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