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香港《星島日報》披露,日前小紅書洽租香港銅鑼灣時代廣場,面積約7000平方英尺(約650平方米),作為香港辦公室,即將成為阿里香港辦公室的鄰居。
來源 | 投資界
作者| 楊文靜?
小紅書赴港了。
根據香港《星島日報》披露,日前小紅書洽租香港銅鑼灣時代廣場,面積約7000平方英尺(約650平方米),作為香港辦公室,即將成為阿里香港辦公室的鄰居。
開年“TikTok難民”涌入小紅書一幕歷歷在目,小紅書吹響全球化的號角。
而對于正在開拓出海業務的小紅書而言,香港無疑是理想的落腳地之一。只是,小紅書赴港IPO傳聞一直喧囂塵上,此時籌劃香港辦公室,難免讓人聯想到一起。
1
小紅書赴港租辦公室
開始招人了
小紅書香港辦公室浮出水面。
在港媒報道中,小紅書在銅鑼灣時代廣場的承租面積大約7000平方英尺,目前每平方英尺約40港元。以此計算,小紅書每月租金約28萬港元。
資料顯示,銅鑼灣時代廣場坐落在港島區繁盛的心臟地帶,是香港最大型的購物中心之一,整體建筑由兩棟分別四十六層和三十九層高的辦公室大樓組成,無論身處香港任何地方,幾乎能一眼看到這兩棟大樓,因此這里的租金在全港也是首屈一指。
小紅書承租的銅鑼灣時代廣場寫字樓由九龍倉置業旗下所有,只用于出租而不出售,出租單位面積大約從400平方英尺到19000平方英尺不等。報道稱,小紅書早前一直在香港物色合適的寫字樓,直至最近選址于此。
與小紅書在同一棟樓的還有阿里巴巴。阿里多年來分階段租用銅鑼灣時代廣場樓面,包括1座26樓作為總部,目前承租這棟大廈超過10萬平方英尺的樓面。
事實上,這里也是互聯網大廠來港的聚集地。字節跳動在2020年進駐香港時,同樣租用了時代廣場一個面積約3000平方英尺的單位,為期3年,與阿里、小紅書同在一座辦公樓。2023年后,字節跳動搬至國金一期。而與阿里小紅書相隔不遠的利園一期還有美團、小米、京東等互聯網大廠落腳。
最近幾年,隨著香港招商和人才引進政策頻頻開放,來港落戶的內地科技企業多達數十家。他們來香港開設辦公室的原因也不難理解:香港作為亞洲金融中心,更有利于連接內地和海外市場,是不少企業出海的第一站。
而在此之前,小紅書在香港的招聘信息就已經流出,其中包括客戶發展、營銷管理、渠道管理等職位。值得一提的是,小紅書不僅開放了全球業務拓展崗位,在2025年本地校園招聘中還更傾向于跨境業務MT。
這或許意味著更多全球化業務會基于香港輻射開來。
2
2025開局,迎來潑天富貴
此時此刻,小紅書炙手可熱。
春節前夕,一場橫跨太平洋的“賽博大遷徙”讓小紅書意外爆紅——當時隨著美國對TikTok禁令臨近,大量外國用戶涌入小紅書國際版RedNote,短短三天內,“Tiktok refugee”話題閱讀量飆升至7.4億,平臺下載量甚至一度登頂蘋果應用商店榜首。
一場大型中外互動罕見出現在一個中國APP上:外國網友們把Tik Tok上的“絕活”搬上小紅書,主動適應中國互聯網社交,不到一天的時間,“TikTok難民”們就已經開始在小紅書上自帶翻譯學中文、斗表情包、“交貓稅”、幫中國學生做英語作業……成為2025年互聯網最抽象的一幕。
小紅書也忙壞了,程序員通宵加班開發翻譯功能,招聘團隊連夜招聘英文審核人員。曾有小紅書員工在脈脈上透露稱,“今年年終獎合計將有50個月”。回顧這個春節,除了黑馬DeepSeek,能搶下巨額流量的恐怕就只有小紅書了。
當然,承接Tik Tok的“潑天富貴”并非偶然。
時間回到2013年,小紅書誕生于上海復興中路的一間居民樓里——當時毛文超和瞿芳合著了一本“美國購物攻略”,并找來遠在新加坡的朋友友情約稿,一種類似于購物資訊雜志的模式借著互聯網熱潮正式上線。
這是一個少有的文科邏輯下誕生的互聯網產品——不論是社交平臺QQ微信,還是搜索引擎百度,以及后起之秀的短視頻抖音快手,創始人都有著深厚計算機背景,他們的產品也表現出了極強的理科思維;而小紅書誕生之初就是以內容生產為主,甚至PDF的視覺和排版、手繪圖等都是兩位創始人托朋友完成。
從時間上來看,小紅書也并不占優勢。誕生于互聯網紅利后期,微信、微博等有著社交屬性的平臺早已奠定江湖地位。直到2017年-2020年期間小紅書真正“出圈”,月活攀升至2億,此時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已經進入了成熟期,周圍群狼環伺。但沒想到,小紅書竟能殺出重圍,成功搶下了百度、微博、知乎等不少平臺的用戶。
用投資人的話來說,這大概是移動互聯網紅利期的最后一個現象級應用。此前彭博社報道,小紅書預計在2024年整體利潤將翻倍超過10億美元。
3
最新估值喊到1400億
IPO越來越近了
“小紅書設立香港辦公室并不突然。”一位長期關注互聯網的VC朋友分析。
在他看來,小紅書或將以香港為據點,進一步推動出海和跨境電商業務。
小紅書曾多次布局出海業務未果,借助這一次“TikTok難民潮”,香港或許將成為再次布局出海的第一站。早在2023年,小紅書在香港的用戶數就已經突破200萬——相當于每3個香港人中,就有1個人使用小紅書。
“另一方面,小紅書也更可能在香港提前組建本地團隊,完善合規架構,便于日后IPO。”
小紅書IPO傳聞從未停下過。2021年3月,前花旗集團高管楊若加入小紅書,正式出任小紅書的CFO一職,此舉在當時被外界視為是小紅書籌謀上市的信號,不過當年并未如期IPO。此后,小紅書IPO傳聞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
猶記得去年7月,小紅書出售了老股,估值17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00億元),DST Global、紅杉中國、高瓴、博裕資本和中信資本等都參與。
這不免讓人聯想到,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IPO,部分投資方正在通過賣老股尋求退出。
隨后,《金融時報》再次引述消息稱,小紅書有意在香港上市。這也是最近一次的IPO傳聞,小紅書的回應則一如往常:會階段性與資本市場保持溝通,但暫無明確IPO計劃。
然而在經歷一波用戶暴漲后,轉折再次出現。今年1月據彭博社報道,小紅書的大股東正在就減持股份的事宜進行商談,小紅書的現有投資者紀源資本、金沙江創投、天圖投資也正在洽售所持的部分持股,騰訊、紅杉中國、高瓴等現有股東均有興趣接手。當中提及小紅書估值至少200億美元(超1450億人民幣)。
2025年伊始,洶涌而來的海外用戶正在將小紅書推向另一個高度。集齊天時地利,大家都在期待這個超級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