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網》喬丹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寸土寸金之地,一棟名為“陽光商廈”、地處南京東路580號的獨棟物業以2.99億元成交。
根據阿里拍賣的資料,該商廈建筑面積為7252.43平方米,換算下來的平均樓面價約4.1萬元/平方米。買家安踏體育(02020.HK),在這場看似低調的拍賣中,悄然完成了一次戰略卡位。??
此次交易標的隸屬江陰金帝毛紡織有限公司,原屬深陷債務危機的江蘇陽光集團。因江蘇陽光集團逾期未償還平安銀行1.97億元貸款,抵押物陽光商廈被強制拍賣。安踏作為唯一競拍方,以評估價七折“抄底”拿下。根據公告,該物業年租金收入超3000萬元,若以成交價計算,租金回報率超10%,堪稱一筆“劃算買賣”。??
企查查顯示,江陰金帝毛紡織有限公司的股東已變更為安踏體育,持股比例為100%。首次持股日期為2025年1月2日。
不過,安踏的算盤遠不止租金收益。主樓1-5層已由安踏旗下品牌承租,此次收購后,安踏不僅將租金成本轉化為自有資產增值,更在核心商圈鎖定長期流量入口。南京路日均近200萬人次客流量,為品牌曝光和高端化戰略提供了天然秀場。??
低價收購背后:陽光系崩塌與安踏逆勢擴張
陽光商廈易主,折射出兩家服裝企業的命運分野。??
江蘇陽光曾是“毛紡巨頭”,實控人陸克平一度掌控四家上市公司,但近年因內幕交易、退市危機等接連暴雷。2024年,江蘇陽光因股價跌破1元/股退市。Wind顯示,另外兩家上市公司海潤光伏、威創股份也已相繼退市。截至2024年,陽光系旗下僅剩四環生物一家上市公司,且該公司也處于困境之中。
而安踏則一路高歌猛進,并開始逐步比肩耐克中國的規模。Wind顯示,2024年上半年,耐克中國與安踏體育的營收分別為375億元和337.35億元。安踏體育的營收同比增長13.8%,而耐克中國的營收同比增長8%。耐克中國雖然在絕對數值上仍保持領先,但安踏體育的營收增長速度更快。
市值方面,截至2月14日午間收盤,安踏體育市值為2459億港元,雖較2023年1月的3457億港元及2024年10月的3000億港元的階段性峰值有所回調,但仍以絕對優勢領跑中國運動鞋服行業。
相較之下,李寧(02331.HK)市值約425億港元,特步國際(01368.HK)、361度(01361.HK)市值分別約146億港元、82.5億港元;A股市場方面,三夫戶外(002780.SZ)與探路者(300005.SZ)市值更縮至17.5億元、60.9億元。
盡管市場波動導致安踏市值階段性承壓,但其規模仍相當于上述企業總和的3.5倍,行業寡頭格局持續強化。
安踏的逆勢增長,離不開其“收購+代理運營”的組合拳。從2009年拿下FILA開始,安踏陸續將迪桑特、始祖鳥、薩洛蒙等品牌收入囊中,并成功實現品牌矩陣的差異化運營。2023年收購瑜伽服飾企業瑪伊婭、2024年競拍南京路物業,則是其向細分市場和渠道掌控延伸的縮影。??
FILA隱憂與多品牌協同難題
盡管安踏勢頭強勁,但仍面臨發展難題。??
首當其沖的是FILA品牌。2022年FILA營收首降,2024年增速再度放緩。Wind顯示,2022年FILA品牌的收入為215.2億元,較2021年的218.2億元下降了1.4%。這是自安踏收購FILA中國業務以來,FILA品牌年度收入首次出現下滑。2024年上半年,FILA的營收為130.56億元,同比增長6.8%。
人事動蕩更添變數。原總裁姚偉雄退休,接任者江艷能否延續FILA的“時尚運動”定位?FILA ICONA、ATELIER、Fusion、Kids、GOLF等子品牌如何避免內耗?這些問題考驗著安踏及江艷的精細化運營能力。??
更大的挑戰在于多品牌協同。安踏主品牌定位大眾市場,FILA瞄準中高端,迪桑特、可隆等戶外品牌則對標專業細分領域。但如何平衡資源投入,避免“左右互搏”?
安踏曾在2023年召開的投資者大會上提出將迪桑特和可隆打造成“第三個百億品牌”,但二者目前規模尚不足50億元,增長需依賴渠道擴張與品類創新。??
激進收購下的財務風險
安踏的收購策略雖帶來增長,也埋下隱憂。Wind顯示,2019年安踏聯合財團收購亞瑪芬體育(Amer Sports)時,安踏承擔了8億歐元浮動利率債務及13億歐元擔保,推升負債從2018年的78.54億元驟增至201.57億元。
亞瑪芬體育自身也背負了大量債務,包括約40億美元的股東貸款和近18億美元的金融機構貸款,這些債務產生的利息成本進一步增加了安踏和亞瑪芬體育的財務壓力。
此次南京路收購雖金額不大,卻折射出安踏的重資產傾向。2024年12月,其以9.8億元競得廈門10萬平方米地塊,計劃斥資40億元建設新運營中心;未來五年擬開設1000家奧運主題店,單店面積超500平方米。重資產模式雖能強化品牌壁壘,但在消費復蘇疲軟背景下,大規模資本開支可能加劇現金流壓力。
從晉江小廠到全球第三大體育集團,安踏的崛起堪稱中國品牌逆襲的范本。低價收購南京路獨棟、加碼商業地產,是其渠道控制力和資本運作能力的體現。但FILA增長瓶頸、多品牌協同難題、收購帶來的財務壓力,仍是懸頂之劍。??
當規模紅利逐漸見頂,安踏需要證明自己不僅能通過“買買買”開疆拓土,更能依托精細化運營構建持久競爭力。畢竟,商業世界的競爭,從不缺黑馬,難的是做常青樹。(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