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昨天(8日)舉行新聞發布會。有關負責人介紹,增加6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用于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為地方政府騰出空間更好發展經濟、保障民生。?
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主任許宏才:新增債務限額全部安排為專項債務限額,一次報批,分三年實施。按此安排,2024年末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限額將由29.52萬億元增加到35.52萬億元。?
財政部部長藍佛安表示,針對14.3萬億元的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將有三項財政措施。第一,從2024年開始,連續五年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安排8000億元,補充政府性基金財力,專門用于化債,累計可置換隱性債務4萬億元。第二,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的6萬億元債務限額。二者相加,直接增加地方化債資源10萬億元。第三,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戶區改造隱性債務2萬億元,仍按原合同償還。?
藍佛安:上述三項政策協同發力,2028年之前,地方需消化的隱性債務總額從14.3萬億元大幅降至2.3萬億元,平均每年消化額從2.86萬億元減為4600億元,不到原來的六分之一。
AI財評
此次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增加6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限額,主要用于置換存量隱性債務,這一舉措在財經領域具有重要意義。首先,通過專項債務限額的增加,地方政府獲得了更多的財政空間,有助于緩解當前財政壓力,優化債務結構。其次,這一政策安排體現了國家對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問題的高度重視,通過分階段、有計劃的債務置換,有助于降低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此外,財政部提出的三項財政措施,特別是每年8000億元的專項債券用于化債,顯示了政府在債務管理上的主動性和前瞻性。總體來看,這一系列政策有助于提升地方政府財政健康度,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同時也為投資者提供了更為清晰的政策預期,有利于增強市場信心。然而,政策實施過程中仍需關注債務置換的效率與透明度,確保資金使用的合規性和效益性。
注:本文轉載自央廣網,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