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最新數據顯示,我國糧食再獲豐收,今年預計將首次突破1.4萬億斤。與此同時,“菜籃子”產品供應充裕,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拓展,鄉村產業融合發展取得積極成效,農村改革開放持續深化。總體來看,前三季度農業農村發展保持穩中向好、穩中提質的勢頭,為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全年糧食再獲豐收
農業農村部最新農情調度顯示,截至10月24日,全國秋糧收獲進度已達82.5%。從各地反映和專家測產情況看,絕大多數省份增產,個別地區因災減產。算大賬,秋糧增產態勢明顯。?
今年夏糧產量2995.6億斤,比上年增加72.5億斤;早稻產量563.5億斤,連續4年穩定在560億斤以上。大豆油料擴種成果鞏固,大豆面積仍保持在1.5億畝以上,預計產量穩定在2000萬噸以上;油菜籽面積、單產、總產實現“三增”。
“今年秋糧和全年糧食能夠再獲豐收,天幫忙是客觀條件,政策好、人努力才是關鍵。”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興旺表示。從全國層面看,今年農作物累計受災1.35億畝,比常年減少4400多萬畝。各地各部門同心協力、齊抓共管,億萬農民辛勤勞作、默默耕耘,共同推動實現了糧食高位增產。
今年,各地調整種植結構、發展間作套種,秋糧面積穩中有增,特別是高產作物玉米面積增加比較多,對整體增產貢獻較大。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表示,農業農村部啟動實施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會同國家發改委實施糧食單產提升工程,加快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良制“五良”集成,挖掘單產潛力,推動大面積均衡增產。專家分析,單產提升對增產的貢獻達七成以上。
當前,隨著秋糧陸續豐收上市,全國逐步進入秋糧購銷旺季。“綜合來看,我國糧食雖然連年增產,但供需仍保持緊平衡格局。”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李敬輝表示,農業農村部將多措并舉抓好秋糧政策性收儲、市場化收購及購銷市場調控,推動糧食價格保持在合理水平,保障種糧農民收益。
“菜籃子”產品供應充裕
前三季度,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菜籃子”產品供應充裕。今年以來,生豬產能有序調控,9月末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4062萬頭,生豬養殖業穩步發展。肉蛋奶生產穩定,前三季度豬牛羊禽肉產量7044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國內水產品產量增長4.5%。蔬菜水果品類豐富、供給充足。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農產品生產者價格總水平同比下降1.2%。其中,農業產品、飼養動物及其產品、漁業產品生產者價格同比分別下降1.2%、1.6%、2.4%。9月份,糧食價格普遍下降,畜禽產品價格漲跌互現,蔬菜、水果價格總體以漲為主。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司長王貴榮分析,前三季度農產品生產者價格扭轉跌勢,集貿市場價格總體穩定。
“生豬出欄量下降帶動生豬和豬肉價格持續反彈至8月份,9月份生豬出欄量開始季節性增長導致生豬和豬肉價格回落、但跌幅不大。”農業農村部豬肉全產業鏈監測預警首席分析師朱增勇認為,3月份以來新生仔豬數量穩步增長,帶動四季度生豬出欄量季節性增長。然而,生豬供給仍將低于上年同期,供需形勢雖好于三季度,但依然呈現略偏緊狀態,一定程度上將支撐豬價處于成本線以上、生豬養殖保持較好收益。在消費端,四季度豬肉消費進入旺季,豬價短期震蕩回落后,元旦前會進入季節性上漲通道,預期四季度豬價將明顯高于上年同期,但超過8月份價格高點的可能性較小。
去年以來,全國肉牛奶牛價格持續走低,引發社會普遍關注。近期經過多方努力,肉牛存欄適應性調減,奶牛養殖增速減緩,價格企穩回升,養殖虧損的情況有所減輕。9月底,農業農村部等6部門出臺《關于促進肉牛奶牛生產穩定發展的通知》,對穩定肉牛奶牛生產作出部署。內蒙古、新疆等主產省份也積極行動,出臺了養殖補貼、生鮮乳噴粉補貼等政策,有效發揮政策聯動效應,目前生產的困難局面有所緩解。
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
南京林業大學農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農業農村部鄉村振興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高強表示,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守住防止規模性返貧底線的必然要求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底線任務,也是提升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舉措。
今年以來,有關部門充分發揮監測幫扶體系作用,落實精準幫扶措施。“截至9月底,有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任務的25個省,超六成監測對象已消除返貧致貧風險,其余均落實了幫扶措施,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張興旺說,前三季度累計新增發放脫貧人口小額信貸414.73億元、惠及93.39萬脫貧戶,全國脫貧人口務工就業規模保持在3000萬人以上,達到3301.6萬人。
據了解,今年農業農村部從精準幫、合力扶兩方面入手,落實幫扶舉措。截至9月底,有一半以上的監測對象享受了產業幫扶舉措。發揮東西部協作和中央單位定點幫扶作用,積極動員民營企業、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參與,進一步凝聚幫扶合力,提升幫扶效能。
在高強看來,產業振興是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和前提,以實現常態化幫扶和分層分類幫扶為價值取向,持續提升產業幫扶力度、優化產業幫扶政策,發揮國家投入形成資產在產業發展中的持續性作用,對促進農村低收入人口持續增收、增強欠發達地區自我發展能力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夏更生介紹,當前,幫扶產業持續發展壯大,832個脫貧縣均培育形成了優勢突出、帶貧益貧能力較強、發展潛力較大的特色主導產業。帶貧增收的效果愈加明顯,脫貧人口通過訂單生產、股份合作、消費幫扶等方式分享更多的產業增值收益。要素保障持續強化,中央財政銜接資金用于產業發展的比例逐年提高,現已達到60%以上。“經過持續不懈努力,脫貧地區幫扶產業從弱到強、規模從小到大、鏈條從短到長,取得了積極成效。”夏更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