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AI計算機視覺第一股”格靈深瞳8月25日晚發布2023年度半年報,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5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4.35%;實現歸母凈利潤較上年同期增長116.84%,完成自主盈利。
在人工智能領域同類型公司普遍虧損的情況下,格靈深瞳這一份財報含金量如何?讓我們拆解公司半年度報告為您分析。
財務指標向好 實現“自我造血”
作為A股第一家跨越盈虧線的人工智能企業,格靈深瞳自2019年起經營業績一路高速增長,從虧損收窄、大幅減虧,再到扭虧為盈,并在2022年實現全年盈利,2023年上半年營收利潤繼續保持高增長。
除營收利潤等基礎財務指標快速增長外,公司營運指標整體向好。格靈深瞳半年報顯示,上半年整體毛利率為62.06%,相較第一季度單季度提升1.14%。其中,公司銷售費用為2859.78萬元,同比下降8.16%,管理費用1697萬元,同比下降18.79%;公司應收賬款同比去年同期下降15.94%,公司的存貨周轉天數同比去年下降135天。
研發方面進一步加大投入提升競爭力,半年報顯示,公司研發人員同比增長41.41%,研發人員占公司總人數的比例已達65.38%;研發費用為7706萬元,同比增長34.96%,研發投入占營收比重為48.95%。
公司在上半年拿出近一半的營業收入進行研發投入的情況下實現自主盈利,意味著格靈深瞳已完成研發投入——商業應用——穩定盈利——再投入研發的商業閉環,實現“自我造血”的正循環之路。
技術研發與商業化結合
作為科技型企業,技術競爭力是其基礎和命脈所在,但技術以人為本,企業不能盲目對研發投資,要基于自身優勢、要基于應用落地。從AI技術商業化探索的角度,格靈深瞳做到了技術研發和應有場景有機的結合。
半年報顯示,公司掌握計算機視覺領域的核心算法技術,已形成了基于深度學習的模型訓練與數據生產技術、3D 立體視覺技術、自動化交通場景感知與事件識別技術、大規模跨鏡追蹤技術和機器人感知與控制技術五大技術方向并擁有多項自主知識產權,并打造了底層 AI 技術平臺——深瞳大腦,作為公司核心技術的驅動平臺,可支持數十億訓練數據、數億類別任務,數十億參數模型的訓練。
好的產品只有落地產生效益才有長久的生命力。公司成立至今陸續開發了皓目行為分析儀、邊緣計算設備、視圖大數據平臺、AI 智能管理和分析平臺、AI 模型現場訓練平臺、列車智能檢測平臺、體育訓考系統、體感互動系統、體育大數據系統、AI 大型動捕技術平臺等核心產品,已經在智慧金融、城市管理、商業零售、軌交運維、體育健康、元宇宙等領域得到商業應用。
從半年報數據看,格靈深瞳基于技術研發和應用場景的深度理解,形成快速商業化落地能力,公司已有多項在研項目進展進入“大規模商用化”。
夯實已落地業務 探索新商業場景
在公司業務層面,格靈深瞳依托大模型算法、3D立體視覺技術等核心技術不斷探索新的應用場景,擴大業務版圖。
據半年報顯示,在智慧金融領域,格靈深瞳搭建了適用于該領域的行為分析大模型技術架構,目前已完成場景試驗、技術論證并實現落地應用,公司在計算機視覺基礎上探索并拓展多模態技術,未來將融合自研的自然語言處理及自動語音識別等技術,充分賦能銀行用戶智能化場景應用。
在軌交運維領域,公司的3D重建與立體視覺分析技術解決了傳統算法中誤差較大的問題,讓計算機視覺技術運用于軌交檢修的落地應用成為可能,通過應用機器人主動感知技術、自主規劃與控制技術、虛擬示教與遠程遙感技術,有效提升了機器人的環境適應性,提升實施效率,降低整體項目運營成本,而公司的模型壓縮和邊緣計算能力,可以實現對線路故障診斷算法的實時運行,機器人可利用自身算力實時處理線路數據,進行在線故障診斷。
在體育健康領域,公司的3D立體視覺技術使得設備成本降低的同時,提高了可靠性和易用性,同時運動姿態分析技術通過采集不同場景下人體姿態數據,通過自主研發的三維人體姿態估計算法,能夠克服人體關鍵點采集不準不穩的難題。
在元宇宙領域,公司基于3D立體視覺技術自研了大規模沉浸式人機交互系統,提供在大場景中的人體動作姿態感知、六自由度游戲裝備感知等能力,未來可應用于沉浸式互動游戲、賽事、發布會、文旅和展廳等領域。
綜合半年報情況,格靈深瞳在夯實已商業化落地業務的同時,不斷探索新的商業場景,3D立體視覺技術在軌交運維、健康體育和元宇宙領域有廣闊的應用空間,隨著商業應用場景的不斷落地,公司有望打開新的增長曲線。
結語:
展望未來,人工智能無疑是代表科技發展的重要方向,甚至是改變世界的科技革命。如同當年的互聯網科技革命,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大浪淘沙,對企業來說不僅是技術實力的對決,還是經營能力的比拼。作為AI計算機視覺的龍頭企業,格靈深瞳處在中國人工智能前沿技術發展的第一線,在AI技術和商業化融合的道路上同樣走在前列,期待格靈深瞳未來不斷推進研發創新和商業化落地,將“讓計算機看懂世界,讓AI造福人類”的愿景逐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