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宏觀經濟復蘇動能趨弱與醫療產業深度變革的雙重挑戰下,全球醫療設備行業遭遇周期性承壓,行業整體增速放緩。據Wind統計,在申萬醫療設備行業,目前已有20家公司披露了2024年年報或者快報,其中實現營業收入正增長的公司尚不足一半,實現歸母凈利潤正增長的也僅有4家。
聚焦生命科學和醫療創新兩大領域的海爾生物,就是營收正增長中的一員。報告期內,公司展現出“優等生”的強勁韌性,不僅通過技術驅動實現主營業務穩健增長,更以“內生+外延”的雙引擎驅動戰略,在產業變革浪潮中交出了一份逆勢突圍的年度答卷,為行業轉型升級提供了示范樣本。
新產業增速超20%
助力海爾生物營收重回正增長
海爾生物2024年報顯示,公司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22.84億元,同比增長0.13%,相比2023年度恢復正向增長,其中繼第三季度收入增速同比轉正后,第四季度增速進一步提升至10.40%。同期,海爾生物實現歸母凈利潤3.67億元,同比微降,但相比2023年度下降幅度明顯收窄,其中公司第四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0.57億元,同比增長17.63%。這兩組第四季度數據顯示,公司業務持續復蘇跡象明顯。
分業務看,海爾生物深耕低溫存儲業務二十載,后基于物聯網技術轉型為生命科學與醫療創新數字場景方案服務商。目前,公司低溫存儲業務已實現-196°C至8°C全溫域覆蓋,非低溫存儲業務已推出生物安全柜、離心機、程序降溫儀等產品,產品線齊全,平臺化趨勢顯現。其中,非存儲類業務是公司的新產業布局,而這也是公司持續成為“優等生”的核心驅動力之一。
報告期內,海爾生物非存儲新產業全年增速超20%,達21.25%,占主營收入的比重再次提升7.93個百分點,達45.47%。
當然,海爾生物低溫存儲業務的頭部地位依然穩固。據報告,公司低溫存儲業務在2024年下半年以來下降幅度已逐季收窄,至第四季度已實現同比正增長,全年來看,若剔除太陽能疫苗方案訂單執行周期延長因素后,低溫存儲收入與2023年已基本持平。
以非存儲類產業為突破口,新產業的高成長性為海爾生物業績注入新動能,成為驅動長期增長的核心支柱,不僅推動2024年業績逆勢回暖,更為其在生命科學賽道中確立了長期競爭優勢。
政策與需求共振
AI助力下新產業長期增長可期
海爾生物新產業的高增長并非偶然,其背后是公司對行業趨勢的精準把握和前瞻性布局。
近幾年,全球醫療設備行業正處在快速轉型的階段,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市場需求提升,醫療設備的智能化和自動化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而海爾生物的數智化場景方案精準承接這一趨勢導向。
如在用藥自動化方面,海爾生物圍繞門診藥房等三大場景推出腫瘤配液機器人等一系列引領行業的方案,豐富了院端用藥自動化解決方案矩陣。截至報告期末,公司的相關方案已累計在100多家醫療機構落地,藥房自動化業務2024年增長接近翻番。此外,公司的實驗室耗材、數字化公衛、采漿耗材等新產業業務也均在報告期內均延續了高增長態勢。
如今,全球對生物安全、高效醫療設備和實驗室儀器的需求激增,醫療新基建已箭在弦上。對此,國家已相繼出臺了《“十四五”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千縣工程”等,有觀點預測,推進醫療新基建將釋放超過230億元的市場空間。而在政策與需求共振下,海爾生物新產業持續增長可期。
而海爾生物也確實具備這樣的底蘊。據公告,公司自上市以來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其中2024年研發投入3.06億元,占營收比重13.41%,公司與前沿技術深度融合,技術商業化成果累累。如,自首推智慧用血等物聯網綜合解決方案以來,公司在報告期內再次推出引領行業的第四代生物樣本庫“生命方舟”、無極系列超低溫保存箱等數智化解決方案。在DeepSeek大模型橫空出世之際,海爾生物再次率先接入,并完成了智慧公衛和智慧藥房場景方案的升級。
截至報告期末,在高研發投入下,海爾生物已形成自動化、數字化、生物技術等6大技術平臺,累計獲得專利1595項,軟件著作權392項,且其專利數量在已披露2024年報的醫療設備公司中排名位居前列。
“內生+外延”雙引擎驅動
構建科技產業護城河
從貢獻度來看,國內海外雙輪驅動、筑牢技術壁壘、加速數智化變革等都是海爾生物營收增長驅動力。而“內生+外延”雙引擎驅動也是公司的重要發展戰略之一。因為,從領域屬性來看,海爾生物所處領域具有“大市場、小細分、多產品、多應用”的特點,因此,通過外延并購進入新賽道可以加速產業布局落地。
自上市以來,海爾生物先后通過“同心圓”模式并購切入血漿采集方案業務、公衛信息化業務、藥房自動化業務等。其中液氮業務自加入以來年復合增長率保持雙位數,血漿采集方案業務營收增速達行業的1.3倍,公衛信息化業務全年收入增速超過40%、實驗室耗材業務全年收入實現倍速增長。各項業務不但為公司營收添磚增瓦,亦實現了各產業的協同與技術、市場、供應鏈等方面的優勢互補,進一步拓展公司業務邊界。
2024年,海爾生物通過并購上海元析儀器,正式切入分析儀器賽道,多品類發展新格局進一步夯實。據悉,上海元析儀器不僅在國內建立了廣泛的銷售與服務網絡,覆蓋30個地區,還遠銷至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
另一方面,海爾生物立足國際化視野,深耕全球市場,“一國一策”本土化布局持續強化。報告期內,公司海外市場實現收入7.15億元,剔除太陽能疫苗方案實現雙位數增速,超低溫、低溫、恒溫等產品全線增長;隨著太陽能疫苗方案交付節奏加快,公司已經基本消化了其訂單執行周期延長對海外收入造成的擾動,2025年海外市場有望大幅提速。截至2024年底,公司產品已形成覆蓋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800多家網絡體系。
國盛證券在最新研報給予海爾生物“買入”評級,并在研報中點評稱,當前海爾生物已經形成生命科學與醫療創新雙翼齊飛的格局,而平臺化+全球化,也將進一步打開企業成長邊界。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