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5日晚,海底撈以一份超越市場預期的年報回應了近段時間的種種質疑。截至2024年底,海底撈實現營業收入427.5億元、歸母凈利潤47.0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14%和4.65%;全年共接待顧客4.15億人次,同比增長4.5%。
3月25日晚,海底撈以一份超越市場預期的年報回應了近段時間的種種質疑。截至2024年底,海底撈實現營業收入427.5億元、歸母凈利潤47.0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14%和4.65%;全年共接待顧客4.15億人次,同比增長4.5%。
奇怪的是,經營業績增加的同時,海底撈餐廳的門店數量卻變少了。年報顯示,海底撈集團94%以上的收入來自海底撈餐廳經營,報告期內,公司新開62家海底撈餐廳,重啟2家前期關停的海底撈餐廳,全年關閉或搬遷70家海底撈餐廳,凈減少6家海底撈餐廳。需要注意的是,這是海底撈上市以來首次遭遇餐廳數量減少。其中,一線城市自營海底撈餐廳數量從上年的232家減少至220家;二線城市從538家減少至531家。
雖然一、二線城市出現撤退,但三線及以下城市的餐廳數量未變。同時,海底撈還打算在2025年加速擴張三線城市。截至2月底,海底撈已簽約41家新店(含30個新項目和11個搬遷項目),選址以三線及以下城市為主。同時公司積極借助優質加盟商資源提升門店經營質量,目前加盟申請中超70%來自三線及以下城市。
不過年報顯示,去年三線及以下城市海底撈餐廳同店翻臺率和平均銷售額是自營門店中最低的,分別錄得4.0次/天和8萬/日。而同期海底撈整體平均翻臺率和店均銷售額創下疫情以來新高,分別達到4.1次/天和8.44萬元/天。
消費力“不強”的三線城市餐廳占比上升也間接導致海底撈的顧客平均消費金額創下近8年新低,從2023年的99.1元降至2024年的97.5元。不過海底撈對此的解釋為“主要是菜品結構的變化”。野村研報指出,由于海底撈去年下半年業績勝預期,預期今年的平均售價會溫和復蘇,料幅度為2%。
除了主打品牌穩重有升,海底撈的第二增長曲線“紅石榴計劃”也引發了眾多關注。截至報告期末,海底撈通過內部創業創立了包括焰請烤肉鋪子、火焰官、小嗨火鍋等11個餐飲品牌,共計74家門店,覆蓋正餐、簡餐、快餐等不同消費場景。2024年,海底撈其他餐廳經營收入為4.83億元,同比增長39.6%,增速明顯超過海底撈主品牌。不過,這部分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僅1.1%,貢獻有限。中金研報認為,今年是“焰請烤肉鋪子”規模擴張的關鍵驗證期。
餐廳業務復蘇在即,可海底撈的調味品生意卻不好做了。據悉,2024年海底撈調味品與食材銷售業務同比下降27%,而2023年同期卻是同比增長19%。好在這塊業務在總營收的占比不到2%,因此對整體業績的影響不大。
盡管2024年業績亮眼,可券商普遍關注海底撈2025年一季度的業績壓力。畢竟“尿鍋”事件不僅嚴重損害了海底撈的品牌形象,其千萬級別的賠償金也有可能對一季度業績產生負面影響。
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3月26日發文指出,海底撈在事件初期的態度明顯搖擺。最初的“寬容”姿態被部分輿論解讀為對惡劣行為的縱容,而后續的“強硬追責”又顯得倉促和被動。這種前后不一的應對方式削弱了企業的公信力,也讓消費者質疑其在事件處理中的誠意。其次,10倍賠償雖然展現了企業對消費者的重視,但這樣的“大鍋飯式”補償,雖然短期內平息了部分輿論,但從長遠來看,可能助長“危機套利”心理,反而對企業甚至行業整體的信任體系造成新的威脅。(內容來源|知譚商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