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12月18日,瑞浦蘭鈞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掛牌交易,股票簡稱“瑞浦蘭鈞”,股票交易代碼“0666.HK”,首次發行1.16億股,每股發售價18.30港元,接近招股價18.20-20.60港元范圍,成功募資21.23億港元。
上市儀式在香港和溫州兩地同時舉行,來自政府、股東、投資者、客戶、供應鏈伙伴、金融機構、高校及科研院所、行業機構以及媒體等各界嘉賓共同見證這一歷史性時刻。
瑞浦蘭鈞在港交所成功上市,是企業階段性的成功,分析其發展過程、挖掘其創新發展的差異化路徑與模式,對研究民營企業發展路徑與模式等十分有益。
低調而果敢的行業黑馬
這里需要提一句,瑞浦蘭鈞是在2022年4月改制為股份公司,同時由瑞浦能源更名為瑞浦蘭鈞。故事的起源,還要從瑞浦能源開始。
2020 年瑞浦能源憑借全年0.95GWh裝機量超越力神與孚能,排名第八,市場占比1.5%,引起行業轟動。在2021年6月份,筆者經過調研,撰寫了《低調的青山集團 進取的瑞浦能源》。
在此之前,很少有人了解瑞浦能源這家企業。因為,這家企業太低調了,此時,能夠查到的報道非常少,企業高層領導也鮮少露面,在行業內的形象可謂低調神秘。
201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33.1萬輛,以同比增長3.4倍,震驚世界。自此,中國新能源汽車進入高速增長階段。瑞浦能源成立于2017年10月,此時行業已經要開始第一次洗牌了,交通電動化趨勢明確,技術路線基本明確,市場需求在補貼政策推動下迅速增大,優質產能嚴重不足,要想脫穎而出就要面臨競爭異常殘酷的現實。
此時動力電池市場不僅玩家多,而且強敵環伺,例如,以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為龍頭的電池行業生態位初步形成。第三、第四名沃特瑪和國軒高科的地位也十分穩固,配套企業眾多,尤其沃特瑪還建立了汽車產業創新聯盟,整合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近200家核心企業,并迅速吸引了近千家企業加入聯盟,聲勢浩大。
要知道動力電池行業的門檻極高,能夠擠進TOP10的,也都是相對資深的電池企業,幾乎都是在消費電池摸爬滾打多年,電池研發生產經驗豐富的企業。
此后動力電池行業集中度與日俱增。到2019年,前十家動力電池的裝機量集中度占比高達87.9%,較2018年前十名企業的裝機量又增長了5%。
也就是說,進入TOP10才有機會生存下來有肉吃,TOP10以外的企業連湯都喝不到。想要在集中度如此高的市場中分得蛋糕、進入前排的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瑞浦能源必須要快,需要在“贏家通吃”之前獲得市場認可。對于整車企業來說,寧德時代太強大,比亞迪本身就是車廠參與整車競爭,迫切需要有實力的第三方電池企業,來平衡話語權。
重要的是有實力,而實力顯然是多維度的,例如技術、客戶、資金、資源等等。要知道,此時淘汰賽是極為殘酷的,每年都會有50-60家企業悄然退出動力電池競爭,知名企業的倒閉之聲也不絕于耳。
瑞浦能源不僅頂住了壓力,而且抓住了機遇。在成立5年之后,瑞浦能源首次闖入國內動力電池裝機量前十,并一直維持住了江湖地位。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今年1-10月份瑞浦蘭鈞動力與儲能電池內銷累計排名第七、動力電池單項排名第八、儲能電池單項排名第三,動力與儲能電池出口累計排名第六。
低調的“實干家”
如果充分調查了解過這個企業的幾位當家人,大約能夠理解這家企業為何低調。
瑞浦蘭鈞董事長兼CEO曹輝,是一名技術人員出身。過去二十多年一直致力于動力電池、儲能電池及系統的研發和產業化工作,曾為863計劃項目的小組領導人。正是在他率先開發出了高能量密度電池及模組的新技術。2009年,他還牽頭組建了上海市較早一批的GWh車用動力電池生產線,并在動力電池行業提出了多項技術創新。擁有超過700項專利,包括PCT專利22項。
瑞浦蘭鈞副總裁侯敏,曾獲上海市自然科學研究系列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評審委員會評為正高級工程師。在電池行業的多項成就獲頒多項榮譽,參與100余項專利的開發工作,并曾發表多篇學術論文。
副總裁余招宇,于2014年8月獲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評為高級工程師,在鋰電池領域的生產設施及生產運營擁有豐富經驗;副總裁曹楷,在乘用車PACK、BMS技術研發領域里擁有豐富經驗。
如果再仔細研究,會發現瑞浦蘭鈞的大部分核心人員,都來有“中國儲能新材料產業黃埔軍校”之稱的中南大學。例如曹輝為中南大學有色金屬冶金碩士,執行董事及聯席公司秘書吳艷軍為中南大學材料學碩士,副總裁余招宇為中南大學冶金工程學士。
瑞浦蘭鈞的管理團隊和研發團隊的核心成員在鋰離子電池行業具有豐富的經驗及廣泛的人脈。
技術出身的管理團隊,自然明白過技術的重要性,沒有過硬的產品,無法獲得客戶的青睞。因此,曹輝將大量資源投入研發。截至2023年6月30日,瑞浦蘭鈞擁有2,120名研發人員,占比達到17.5%,僅次于生產團隊,研發投入長期占營收的5%以上,早期甚至達到10%以上。
科學家的實干屬性,注定他們在發展早期,不會將時間和精力放在宣傳上,作為第三方企業,他們深知好產品就是最好的宣傳,只有產品過硬獲得市場認可,行業自然會將目光轉向他們。
目前的結果來看,充分發揮科學家的特性,抓住主要矛盾的瑞浦蘭鈞顯然抓住了市場的痛點。
可以說低調實干,為瑞浦蘭鈞從0-1快速起步奠定了重要基礎。
管理團隊技術與市場兩手硬
技術團隊掌舵,技術實力有了保障。瑞浦蘭鈞長期的研發投入,獲得了豐厚的回報,2022年,企業推出了“問頂技術”。
其創新點集中在兩方面,一是放棄主流的極耳卷繞方法,直接把極耳豎起來,讓極耳長度縮小57%,大幅降低阻抗和發熱量。
二是因為問頂的極耳數量少,所以需要的空間也小,穩定性更強,提升了電池頂部空間的利用率。
這樣帶來的效果是,材料成本更低,銅箔鋁箔都少了將近20mm,只是在生產中段上多了一道焊接工序。通過材料的節約和單電芯容量的增加,對應到材料成本,降低了約2%,此外,再通過優化極片設計和電解液,把離子傳輸的能力再提升了30%,明顯提升了電池能量效率。
這是在第一性原理上,做出的創新。要知道這樣的創新并不容易。經過200年的發展,電池在材料領域已經接近寸步難進了。電池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電化學賽道,很多核心指標相互矛盾,“既要又要還要”的復雜操作,無異于刀尖起舞。
同時,鋰離子電池的生產工藝也相對成熟,要找出繼續提升性能的點著實不易,但是瑞浦蘭鈞還是做到了。
有意思的是,作為技術人員出身的核心領導層,打破了人們對技術人員的刻板印象,其實他們在市場敏銳度方面絲毫不差。
在三元向磷酸鐵鋰轉向時,瑞浦蘭鈞敏銳把握了這一風向,快速落地性價比極佳的磷酸鐵鋰電池。
憑借過硬的產品,瑞浦蘭鈞客戶群拓展至國內主流車企。目前瑞浦蘭鈞動力電池客戶群包括中國新能源汽車20強中的10家及中國五大新勢力車企中的4家。動力電池客戶群還包括一家總部位于荷蘭的成熟汽車公司、一家總部位于德國的豪華汽車公司及一家于納斯達克上市且總部位于美國的領先電動汽車公司。
同時,在早期戰略中也非常敏銳的捕捉到儲能這一領域。作為雙聚焦策略的一部分,2021年,瑞浦蘭鈞增加了對儲能系統制造商客戶的銷售。
在家用儲能行業,瑞浦蘭鈞與行業領先的逆變器廠家實現了穩定和長期的合作,已經實現了較強的客戶認可和黏性(例如陽光電源和古瑞瓦特),將瑞浦蘭鈞的電芯和他們的逆變器,通過智慧硬件和軟件整合成家庭儲能系統銷往歐洲、澳大利亞和美國的終端用戶。
在國內及海外工商業儲能行業。瑞浦蘭鈞國內落地了「國網山東新泰 5MW/10MWh光伏電站」及「甘肅瓜州130MWh項目」等大型儲能項目。在海外,針對印度尼西亞大型工業園區和城市開發了綜合儲能電站系統,通過瑞浦蘭鈞的獨有技術大幅提升了孤網電網的運行穩定性。
到2022年,瑞浦蘭鈞儲能電池出貨量排名第三,客戶包括七家中國十大儲能變流系統制造商及六家中國十大儲能集成商(按2022年出貨量計)。
2022年,瑞浦蘭鈞的儲能電池產品的銷量超過動力電池產品的銷量。在新能源汽車發展相對減緩的大背景下,瑞浦蘭鈞將側重點靈活調整,再次踏準了市場的節奏。
兩次踏準節奏,都充分體現了企業掌舵者的市場感知能力。
控股股東全方位賦能
鋰電池的原材料成本占到了總成本的80%左右,憑借控股股東青山集團的聲譽、在新能源全產業鏈的全面布局以及廣泛的合作網絡,瑞浦蘭鈞可以獲得堅實可靠的原材料供應,這是電池企業的關鍵競爭力之一。
另外瑞浦蘭鈞還與業務合作伙伴成立合資企業,以確保電池零部件供應。目前已和青山集團的一家附屬公司永青科技簽署了框架協議,保證原材料供應長期穩定和可預測(包括鋰化合物、三元前驅體、隔膜及石墨)。根據框架協議,青山集團將在三年協議期內以優惠條款供應鋰化合物、三元前驅體、隔膜及石墨,以支持瑞浦蘭鈞的未來擴張及提升供應鏈中對同行業者的競爭力。
同時,瑞浦蘭鈞也與多家原材料供貨商簽署了長期供貨協議,保障正極材料、負極材料以及隔膜的供應,確保穩定供應并管理價格波動。
青山集團在新能源產業的產業鏈足跡及發展策略,也將加強瑞浦蘭鈞在供應鏈管理的競爭優勢。青山集團通過直接控制或股權投資在新能源材料領域努力打造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涵蓋鎳、鋰及鈷的開采及精煉等上游資源,正極材料、正極前驅體、負極材料、隔膜及電解液等中游資源。
青山集團在大規模生產鎳和不銹鋼方面積累的豐富經驗和優勢,幫助瑞浦蘭鈞在工廠建設和產線布局上綜合節約投資和運行成本,在設備單機效率和集成度等方面進行較多創新,以降低設備成本,開發及獲得可快速實現穩定的大規模生產和產生最低生產成本的生產工藝和設備,從而在TWh時代搶得先機。
最后
總結瑞浦蘭鈞的發展可以發現,其誕生在行業發展最為迅速時期,優質產品供應不足,保證了初創企業在早期階段也能夠獲得足夠的訂單,得以順利成長;踏準技術路線轉向節奏,使得產品能夠快速被市場接受;優質的人才,為產品創新打下了堅實基礎,為企業長遠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而控股股東全方位賦能,為瑞浦蘭鈞的成長提供了重要的資源支撐,使其得以快速脫穎而出。
瑞浦蘭鈞的發展過程,有上一代企業家雄厚資源的賦能,有新一代知識型企業家的努力奮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在這百年未遇之大變局之際,我們要在現場,我們要有所作為。
(本文作者顧國洪,目前擔任江蘇大學新能源汽車專精特新產業學院副院長)